- 1、茶品种介绍
- 2、有哪些好的茶树品种?
- 3、茶树品种都哪些品种呢。
- 4、大叶茶是什么品种的啊?
- 5、茶叶的种类和品名是什么?
本文匹配到多条相关结果,欢迎阅读!
茶品种介绍 (一)
![茶品种介绍](/uploads/2023-07-13/64af3127a3187.png)
答因产地和制作工艺不同,茶叶有名目繁多的种类。我国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紧压茶和白茶。此外,还有各种速溶茶、袋泡茶等新品种类。
绿茶
名贵品种有:龙井茶、碧罗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银针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
红棚源茶
名贵品种有:祁红、滇红、英红
乌龙茶
名贵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
花茶
以茉莉花茶为上品
紧压茶
名贵品种有:普洱茶、六堡茶
白茶
名贵品种有:白豪银针茶、白牡丹茶
北纬30°——优质茶叶产区带
在中国它还是条优质茶叶产区带。
1、 中国名茶的主要产地
中国是茶的祖国,茶叶产区分布在从北纬18°海南岛的三亚至38°太行山脉的灵寿县五岳寨的广阔地区,茶区千变万化,笔者发现,我国名茶、优质茶大多产自北纬30°左右。
毋容置疑,名茶是茶叶品质优良的代表,传统名茶的产生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巧的加工技术等缺一不可。有些通过一、二次这个会、那个节评比出来的“名茶”,往往昙花一现,是经不住历史考验的。我们对公认的传统十大名茶产地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龙井产自浙江的杭州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跳、灵隐一带,位于北纬30°15′;洞庭碧螺春产自江苏太湖洞庭山上 ,地处北纬31°左右 ;君山银针由湖南岳阳洞庭湖中君山岛上所生产,为北纬29°15′;四川名山县蒙顶山所产之蒙顶甘露,在北纬29°58′;安徽黄山之黄山毛峰,恰好在北纬30°08′;六安瓜片则产自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县的毗邻山区,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链旅态,内山瓜片,又以齐头山所产“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旧属六安,现属金寨县,位于北纬31°38′; 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产区则在北纬29°35′-30°08′之间,另外还有信阳毛尖(产自北纬32°13′)和安溪铁观音(位于北纬25°07′)。从十大名茶产地来看,处于北纬30°±1°之内的有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祁阳红茶等六大名茶,位于北纬30°±1°~2°之间有洞庭碧螺春和六安瓜片,毗邻这一纬度的有信阳毛尖(北纬32°13′)。只有著名乌龙茶安溪铁观音产地不在这一区域内。
另外还有老竹大方(北纬30°11′-30°07′),恩施甘露(北纬29°50′),宁波白茶,古丈毛尖,石门东山秀峰,采花毛尖等数不胜数的名茶,也产自北纬30度附近区域。
2、贯穿中国两大优质茶产区
在我国茶区,北纬30°一带不仅盛产名茶,而且贯穿中国传统优质茶产区新安江上游茶区和新兴的优质茶产区武陵山茶区。众所周知,以安徽省祁门县、歙县、屯溪和江西婺源、浙江开化、淳安为代表的新安江上游三角洲,以生产祁红、屯绿、婺源、遂绿而蜚声中外,其中祁阳红茶以条索紧秀,色泽有“宝光”,内质香气蜜香之中蕴有兰花香镇激,称为祁阳香,滋味醇厚,回味隽永而列为世界高香茶之一,誉为“王子茶”。而这区域的炒青绿茶品质上条索紧结,匀整重实。色泽绿润起霜,内质香气高鲜持久,带熟板栗香,滋味浓厚爽口,是我国出口和内销的优质大茶产品,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以前有众多专家已有定论,在这里不多赘述。而武陵山区作为优质茶区崛起是近年才得以显现,还不为人们广泛认知。武陵山优质茶区概念由茶叶研究员黄仲先先生所提出,笔者十分赞成,在这里略作介绍:
武陵山位于北纬30°左右,绵延湘、鄂、渝、黔四省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武陵山是褶皱山,长度42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最高峰为贵州的凤凰山,海拔2570米,山脉东西走向,呈岩溶地貌发育,主峰在贵州铜仁地区的梵净山。它主要包括湖南湘西自治区的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张家界的武陵源区、永定区、慈利、桑植两县以及常德市的石门市、怀化市的沅陵县;湖北省的恩施州所辖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宜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和五峰县;重庆市的酉阳县、秀山县、彭水县、石柱县;贵州的铜仁、万山、玉屏、松桃、印江、沿河、思南、江口、德江等计有40多个市、县、自治县等。生活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和汉族。武陵山区多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经济尚欠发达,产茶历史悠久,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茶叶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湖南石门、古丈、沅陵县,湖北鹤峰县、利川市、五峰县,重庆市的容昌县等一批新兴市县为代表优质茶叶产区的涌现,使这一地区的茶叶年产量已达到8万吨品质优异的绿茶、红茶集中产区。武陵山茶区生产的绿茶,工艺上采用烘滚为主,其品质外形紧实挺直,色泽苍绿光润,香气高鲜持久,多数有熟板栗香,汤色微黄明亮,滋味浓醇爽口,有收敛性。著名花茶生产厂家长沙茶厂以武陵山茶区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猴王牌”茉莉花茶以持久的花香,醇爽的滋味深得东北、华北和西北人民所喜爱,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品牌。近几年我公司以武陵山绿茶生产的“沙漠之舟”品牌的珍眉茶小包装,出口到欧洲和非洲,当地消费者从试饮到接受,进而到钟爱,有些人甚至非我公司“沙漠之舟”不买,形成了逐步增长的稳固的消费群体。笔者在北部非洲进行市场考察时就遇到一位年轻男子,自喝了“沙漠之舟”珍眉茶后,不再饮别的品牌了,刚好在我们去的时候,因运输原因,“沙漠之舟”在当地断档了,听说我们来了,他从800多公里外专程开车过来对我们的品质表示赞赏,并进言:,一是要求稳定供应,不要断档;二是建议保持品质;坚持不懈,必有成效。事实上,通过几年的努力,“沙漠之舟”珍眉茶小包装成为部分消费国销售量第一的中国名牌。在内销市场上,武陵山区所产绿茶,因其香高味醇的品质,也大有取代别的地区茶叶之势,市场份额日益扩大。说明武陵山区的茶叶,适合很多消费者的口味,确有过硬的品质。
3、 品质特征
该地区的茶叶品质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外形秀美。茶叶芽叶粗细适中,鲜叶在加工过程中可塑性强,适合各种造型,因而在外形上千姿百态,百花齐放。西湖龙井、老竹大方的扁削型;平水珠茶的状似墨绿珍珠的圆珠型,有“南京雨花茶”和湖北五峰“采花毛尖”的针型,有“君山银针”宝剑型,还有叶缘微翘,色泽宝绿的瓜片型等等不一而足。普通炒青绿茶也条索紧结圆直,祁门红茶更是以外形条索细秀,色泽带宝光而独步世界红茶之林。第二,以香气见长。无论是祁门红茶的蜜香还是君山银针的毫香,或者是黄山毛峰的嫩香以及新安江上游茶区和武陵山茶区炒青绿茶的栗香…,林林总总,大多数都香高持久;第三,滋味上浓淡适中,浓而不苦,醇而有味。较之高纬度茶区茶叶要浓,较之低纬度地区茶叶要醇,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笔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认为优质红茶产自低纬度地区,但有世界四大红茶名茶之称的祁阳红茶,阿萨姻红茶,大吉岭红茶和锡兰高地红茶,祁阳红茶产自北纬30°线上,后三种均生产在北纬27°左右喜马拉雅南侧的印度,锡兰靠近中国边境地区,其滋味浓烈的阿萨姻茶,有茶中香槟之称的大吉岭茶,有兰铃芳香的锡兰高地茶在品质上确实各领风骚,想必与这一地区独特的高山气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4、独特的地质地貌是形成茶叶品质优异的基础
按照板块理论,地球是由地质板块组成,分别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北极洲板块,七大板块中有六大板块的缝合交接线,就在北纬30°附近,板块在地质时期漂移过程中,有的俯冲、有的被抬升,加上火山冰川作用,演变成了北纬30度地区高山深谷,沧海桑田。其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挤造就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造就了黄山、庐山、张家界等千奇百态的地貌,也造就了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形成。其中磷、锌、硒等元素和土壤富含有机质对茶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武陵山地区就是富硒茶主要产地。地貌的多样性,为茶叶品种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茶叶研究证明,茶区的海拔高度对茶叶品质尤其是香气形成,有着密切关系,海拔升高,对形成茶叶香气有利,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前面所述两大优质茶区就是在山区。
5、 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优质品质形成的关键
北纬30°这条温度带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是适合大多数动、植物生活、生长的生物带,气候温和,降水相对比较丰沛,也适宜茶树生长。以武陵山茶区的湖北省利川市为例,因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差异明显,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别,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300毫米至1600毫米,日照1409小时。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次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潮湿多雨,日照偏低,年平均气温12.3℃,年降雨量1200至1400毫米,日照时数1298小时。1200米高山地带,气候寒冷,已不适宜茶树生长了。
一般认为,纬度南移,气温增高,茶树茶叶增大,茶叶中内含物增加,以LEGCG为代表的复杂儿茶素增加,茶叶中多酚类与氨基酸比例增大,茶叶品质外形粗大,内质滋味浓烈而苦涩,反之,随着纬度的降低,气温下降,茶树芽叶缩小,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均减少,酚氨比下降,茶叶外形细小,滋味偏淡。而北纬30°地带气温适宜,能兼顾外形和内质,酚氨比在10左右,被认为是优质绿茶的理想条件。
6、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品质的保证
北纬30°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变化,造就了生物种样,位于这一纬度的神农架和卧龙山、壶瓶山自然保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甚至有“生物基因库”之称。大熊猫和水杉更被称为动、植物活化石被神奇地保存下来。以新安江上游和武陵山为代表的茶叶产区相对来说,生态环境破坏也较少,森林保护良好,植被丰富,土壤肥沃,茶树抗病、抗虫能力较强,鸟类、蜘蛛等茶树虫害的天敌较多,茶园中生物自身调节功能比较健全,只要合理培管,加以生物防治,一般不会发生大的病虫害。是中国主要的无公害和有机茶产区。茶叶中农残留量普遍低。我公司出口有机茶和低农残茶叶就主要产自武陵山生产基地。
北纬30°优质茶叶生产带的发现,对指导我国茶叶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茶叶茶区的调整,促进产业化的形成。
有哪些好的茶树品种? (二)
答英山云雾茶。碧香草。江华苦茶。矮脚乌龙。佛手茶。大叶种茶。安溪苦茶。鸟嘴茶。福鼎大毫茶。
茶树品种都哪些品种呢。 (三)
答⑴祁门种又名祁门槠叶种,原产安徽祁门县,现今各茶区均有栽培。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所制红宴颂裂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樱姿,回味隽永,有果香味,是制"祁红"的当家品种。所制绿茶,滋味鲜醇,香气高爽。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茶区种植。
⑵黄山种原产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一带,现在山东省有较大面积种植。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绿茶,所制黄山毛峰,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鲜。有较强抗寒性,适宜在江北茶区栽培。 ⑶安徽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在江苏、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制成红茶,香高味浓。制成绿茶,滋味醇厚,香气清高。适宜于长江南北红、绿茶兼制区推广。
⑷安徽3号为无性系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制工夫红茶,具有"祁红"风格。制绿茶,醇厚爽口,富含嫩香。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兼制区推广种植。
⑸安徽7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适合制红茶,条索紧细,绿润显毫,有兰花香,且滋味鲜醇。可在长江南北绿茶产区推广引种。
⑹皖农95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在湖南、浙江等省有引种。适合制红茶或绿茶,品质均优。适宜在江南红、绿茶兼制区推广引种。
⑺杨树林783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在福建、四川等省有引种。适合红、绿茶兼制。所制绿茶,香高味爽;所制红茶,香郁味浓。适宜在江南茶区推广引种。
⑻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原产福建省福鼎县柏柳乡。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均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制绿茶,品质优,有板栗香。若制成毛峰类名茶,品质更佳;制红茶,品质亦佳,有甜香;也可制白茶。适宜在长江以南绿茶或白茶产地推广种植。
⑼福鼎大毫茶原产福建省福鼎县汪家洋村。该品种在福建推广外,在江苏、浙江、江西、四川、湖北等省均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所制红茶、绿茶和白茶,品质俱优。适宜于在长江以南红茶、绿茶或白茶生产区推广种植。
⑽福安大白茶又名高岭大白茶,原产于福建省福安县穆阳乡高岭村。主要分布于福建的闽东产茶区。现今,在广西、四川、湖南、浙江、贵州、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区均有种植。适宜于制红茶、绿茶或白茶。所制红茶,香高味浓,色泽乌润。所制白毫银针,芽壮毫显,品质优异。所制绿茶,品质亦属上乘。适宜在长江以南茶区推广种植。
⑾政和大白茶简称政大,原产于福建省政和县铁山乡。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在福建闽北种植较多。现今,在浙江、安徽、江西、江苏、湖南、四川、广东等省亦有引种。适合制红茶和白茶。制成的红茶,品质与"滇红"相近,香气高,滋味浓,条索壮。制成的白毫银针,色泽鲜白带黄,香气清鲜,滋味醇甜。适宜在长江以南红茶和白茶产区推广种植。
⑿毛蟹又名茗花,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乡福美村。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在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亦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合制乌龙茶、红茶或绿茶。适宜在长江以南的乌龙茶、红茶或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⒀梅占又名大叶梅占,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卢田乡三洋村,主要分布在福建产茶区,在广东、江西、安徽、浙江、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区亦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适合制红茶、绿茶,也可制乌龙茶。适宜在长江以南产茶区推广种植。
⒁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尧阳乡松岩村,主要分布在福建产茶区,广东省乌龙茶产区也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晚生种。适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滋味醇厚甘鲜,回甜悠长,香气高强,具quot;观音韵味"。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产区推广种植。
⒂黄旦又名黄金桂,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乡罗岩村,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乌龙茶产茶区。现今,在广东、江西、浙江等省也有引种。为小乔木,中叶,早生种。适制乌龙茶,香气特高,滋味回甘,有"透天香"之称。此外,也可制成绿茶或红茶。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产区推广种植。
⒃福建水仙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原产于福建省建阳县小湖乡大湖村。在福建茶区都有栽培。此外,广东的饶平、台湾的新竹和台北、浙江的龙泉等地亦有栽培。为无性繁晌闭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适制乌龙茶,是闽北乌龙的当家品种。制红茶,香气高。制白茶,亦佳。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红茶、白茶等产茶区推广种植。
⒄本山有长叶本山和圆叶本山之分,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的西坪和尧阳一带,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中部和南部的乌龙茶产区。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晚生种。适合制乌龙茶,有铁观音香,滋味浓厚,色似香蕉,汤色金黄。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产区推广种植。
⒅大叶乌龙又名大脚乌、大叶乌,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长坑和兰田一带,在福建茶区均有栽培,广东、江西等省亦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所制乌龙茶,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制绿茶,品质也较好。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产区种植推广。
⒆福云6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特早生种。由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在福建产茶区有大面积种植,浙江、安徽、广西、湖南、湖北、江苏、贵州、江西等省、区亦有较多种植。适合制红茶和绿茶:所制红茶,条索细,显毫,色泽乌润,汤色红亮。所制绿茶,有峰苗,汤色晶莹,香高味浓,是制毛峰类名茶的好原料。适宜在长江以南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⒇福云7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由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目前,福建各茶区均有栽培,浙江、湖南、贵州、四川等省亦有引种。适合制红茶和绿茶:所制工夫红茶,条索壮实,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有"滇红"风格;所制烘青绿茶,条索壮实显毫,汤色黄绿明亮。适宜在南部地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1)福云10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福建产茶区大面积种植,湖南、四川、浙江、贵州、云南等省也有引种。所制工夫红茶,色泽乌润显毫,滋味浓醇,汤色红亮;所制烘青绿茶,白毫显露,滋味甘醇,汤色绿中带黄,香气馥郁。适宜在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红茶或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2)八仙茶原产福建省诏安县西潭乡八仙村。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在福建省茶区种植较广。适制乌龙茶,香气高锐,滋味浓郁,品质上乘。所制红茶和绿茶,品质亦优良。适宜南方乌龙茶、红茶和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3)凤凰水仙又名饶平水仙、广东水仙,原产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现今,在湖南、浙江、江西等省亦有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所制乌龙茶,滋味浓郁,汤色金黄,香气高锐,品质上乘。所制红茶,香高,味浓,色红艳,亦属上乘。适宜在华南、华中地区的乌龙茶、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4)乐昌白毛茶原产广东省乐昌县,目前在广东的不少产茶县均有种植。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所制红茶,滋味浓厚,茶汤冷后呈"乳汤",即"冷后浑";制成绿茶,白毫密披,品质优良。适宜在长江以南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5)英红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除广东产茶区种植外,在福建、湖南等省亦有引种。适宜制红碎茶,色泽褐红,香气高锐,滋味浓爽,汤色红艳。但抗寒性不强,适宜在华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6)凌云白毛茶又名凌乐白毛茶,原产广西省凌云、乐业、田林、百色等县、市。在广西分布较广,在滇东地区亦有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适制红茶和绿茶:所制红碎茶,粒润显毫,滋味浓强,有花香味;所制毛尖绿茶,白毫满披,形似银针,滋味甘醇,有板栗香。用它采制的"凌云白毫",为广西名绿茶新秀。适宜在桂西、滇东地区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7)桂红3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除广西外,还在广东、福建等省有引种。适制红碎茶,滋味浓强,有特殊香气。适宜在华南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8)桂红4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除广西有种植外,广东、福建也有引种。用它所制的红碎茶,滋味浓强,有花香。亦可制乌龙茶。适宜在华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9)湄潭苔茶又名苔子茶,原产贵州省湄潭县。除贵州有种植外,四川、安徽、浙江、湖南、陕西等省的产茶区亦有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绿茶,滋味醇爽。适宜在贵州,以及江南茶区推广种植。
(30)黔湄419又名抗春迟,主要种植在贵州产茶区。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适制红茶,汤色红艳,香气持久,滋味浓厚。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种植推广。
(31)黔湄502又名南北红,主要种植在贵州产茶区,在四川茶区亦有少量种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所制红茶,香气持久,滋味鲜爽,汤色红浓;制成绿茶,芽毫显露,滋味浓厚,香气清新。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32)黔湄601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型,大叶,中生种。除贵州茶区种植外,在四川、广西等省、区亦有引种。所制红碎茶,外形显毫,滋味浓强,品质优良。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33)黔湄701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除贵州茶区种植外,广西、四川等省、区亦有引种。适制红碎茶,嫩香持久,浓强鲜爽。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34)海南大叶种原产海南省五指山一带。主要分布在海南茶区。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适制红碎茶,滋味浓强,惟久显毫。适宜在海南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35)信阳10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除河南茶区种植外,湖南、湖北等省亦有少量种植。适制绿茶,尤适制毛尖类名绿茶,具有外形紧细,香气高锐,味鲜爽口特点。抗寒性强,适宜在长江以北,以及高海拔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36)宜昌大叶茶原产湖北省宜昌市长江西陵峡两侧,是湖北省西部茶区的主要栽培品种。为有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用其制作的"宜红工夫",金黄毫多,滋味浓厚,汤色红艳。用其制作的"邓村云雾"绿茶,白毫显露,色泽绿润,浓醇爽口,栗香持久。适宜在湖北省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37)云台山种又名云台山大叶种、安化种。原产湖南省安化县,已引种全国10多个产茶省、区。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工夫红茶和绿茶。抗寒性较强,适合在长江南北红、绿茶产茶区推广种植。
(38)槠叶齐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除湖南茶区种植外,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引种。所制红茶,条紧色润,香气纯正持久;所制绿茶,银毫显露,色泽翠润,香高味醇,是名绿“高桥银锋”的当家品种。适宜在江南茶区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38)槠叶齐12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除湖南茶区种植外,安徽、河南、湖北等省产茶区亦有引种。所制红碎茶,品质上乘;制成绿茶,有板栗香。适宜在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的红、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0)高芽齐又名槠叶齐9,除湖南茶区种植外,河南、湖北、安徽等省的产茶区亦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适制红茶和绿茶,无论是外形,还是内质,均属优良。抗寒性强,可在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1)尖波黄13为无性系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除湖南茶区种植外,湖北、河南、安徽等省的产茶区亦有引种。适制红茶和绿茶,品质均为优良。适宜在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2)宜兴种原产江苏省宜兴县,主要分布苏南地区的产茶区。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小叶,中生种。适制绿茶,品质较优。抗寒性强,适应性广,可在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3)锡茶5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除苏南茶区种植外,安徽、湖南等省已有少量栽培。所制绿茶,滋味醇爽,香气鲜纯,是名绿茶"无锡毫茶"的当家品种。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4)锡茶11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除苏南茶区种植外,安徽、湖南等省的产茶区亦有引种。所制红茶,色泽油润,滋味浓鲜;制成绿茶,香气鲜郁,条紧显毫。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5)宁州种原产江西省修水县,主要分布在江西茶区。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红茶,是"宁红"的当家品种,条索紧结有毫,味醇、香郁。也适合制绿茶,香、味均佳。适合在江南茶区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6)大面白原产江西省上饶县上沪乡洪水坑。除江西茶区种植外,安徽、湖南、浙江等省产茶区亦有栽培。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早生种。适制绿茶,品质优良。所制的名优绿茶"上饶白眉"、"仙台大白",条壮显毫,香气清鲜,滋味醇甘。适宜在江西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7)上梅洲种原产江西省婺源县梅林乡上梅洲村。除江西茶区有种植外,湖南、浙江等省亦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早生种。所制绿茶,香高味浓,耐冲泡,是名绿quot;婺源茗眉"的优质原料。适宜在江西绿茶产区种植。
(48)宁州2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主要分布在江西产茶区。适制绿茶和红茶:所制绿茶,香清味纯;制成红茶,香浓味甘。抗寒性强,适宜在江西绿茶、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49)紫阳种原产陕西省紫阳县,主要分布在陕南茶区。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绿茶,品质优良。也是名绿茶"紫阳毛尖"、"秦巴雾毫"的优质原料。适宜在江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0)早白尖又名早白颠,原产四川省筠连县,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现在浙江、福建、湖南等省亦有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所制"川红工夫"红茶,外形秀丽显毫,汤色红艳,香气清纯。制成绿茶,外形和内质,均属优良。适宜在四川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1)蜀永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在广西、湖南、贵州等省、区产茶区,亦有少量引种。所制红碎茶,浓香持久,滋味甘鲜,汤色红艳,品质上乘。适宜在西南地区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2)蜀永2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在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的产茶区,亦有少量引种。适制红碎茶,具有香气浓而持久,滋味浓酽而爽,汤色红艳明亮等特点。适宜在西南地区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3)蜀永3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除四川茶区种植外,贵州、广西等省、区的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适制红碎茶,滋味强爽,品质优良。适宜在西南、华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4)蜀永307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在贵州、广西等省、区的产茶区,亦有少量引种。适制红茶和绿茶,外形、内质,均为优良。惟抗寒性较弱,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5)蜀永401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在贵州、广西等省、区的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制作的绿茶,有嫩栗香;制作的红碎茶,品质亦优良。适宜在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的绿茶、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6)蜀永703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在贵州、广西等省、区的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适宜制红茶和绿茶:制作的红碎茶,滋味浓爽,品质优良;所制绿茶,品质亦属上乘。适宜在华南茶区、西南茶区的红茶、绿茶区推广种植。
(57)蜀永808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在贵州、广西等省、区的茶产区,亦有少量引种。制作的红茶和绿茶,香气高锐,品质上乘。适宜在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8)蜀永906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在贵州、广西等省、区的产茶区,亦有少量引种。适合制作红茶和绿茶:制成的红茶,品质上乘;制成的绿茶,滋味醇厚,品质亦佳。适宜在华南茶区、西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9)勐库大叶茶原产云南省双江县勐库乡。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现今,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产茶区,也有大面积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适制红茶。制成红条茶,金毫满披,汤色红艳,香气清纯,滋味浓酽,汤色浓艳。此外,还是制作滇绿茶和普洱茶的上好原料。抗寒性弱,适宜在滇南和华南地区红茶产区推广种植,并注意防冻。
(60)凤庆大叶茶原产云南省凤庆县大寺、凤山等乡。主要分布在滇西茶区,现在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省、区已有大面积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适制红茶和滇绿茶: 所制工夫红茶,芽毫显露,香气高久,滋味酽醇;制成滇绿茶,白毫满披,滋味浓甘,耐冲泡。抗寒性弱,适宜在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并注意防冻。
(61)勐海大叶茶原产云南省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主要分布在滇南茶区,现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产茶区亦有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制成的红碎茶,颗粒乌润显金毫,滋味浓强,汤色红浓。也可制作滇绿茶,是名绿茶"南糯白毫"的当家品种,具有满披白毫,香气馥郁,滋味浓甘的特点。抗寒性弱,适宜在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的红茶、绿茶区推广种植,并注意防冻。
(62)云抗10为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已在云南茶区推广。所制红碎茶,香气持久,有兰花香,滋味浓鲜。制成的滇绿茶,白毫显露,滋味浓厚。抗寒性弱,适宜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红、绿茶产区推广种植,并注意防冻。
(63)云抗14为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中生种。已在云南茶区推广。适制红碎茶、绿茶和普洱茶,无论内质,还是外形,均属上乘之列。惟抗寒性弱,适宜在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并注意防冻。
64)鸠坑种原产浙江省淳安县鸠坑乡,主要分布在浙西茶区,现除浙江外,已在湖南、江苏、云南、安徽、甘肃、四川、湖北等省产茶区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绿茶,外形细紧,色泽油润,香气高鲜,滋味鲜浓,也是名优绿quot;淳安毛尖"的当家品种。适宜在江南茶区、江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65)龙井43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特早生种。已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14个产茶省、区种植。适制绿茶,制成的"西湖龙井",外形扁平光直,色泽嫩绿,清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清绿。适宜在江北茶区、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66)龙井长叶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除浙江外,已在安徽、河南、江苏等产茶区种植。适制绿茶,香高味醇,品质优良,亦是制作"西湖龙井"的上乘原料。适宜江北茶区、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67)寒绿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是由格鲁吉亚8号后代中,经系统育种而成。适制绿茶,品质优良。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江北茶区种植,要注意苗期防冻。
(68)菊花春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它由云南大叶种与平阳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已在浙江、江苏、安徽、四川、江西等省产茶区种植。适合制红茶和绿茶,品质均属上乘。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69)碧云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它由平阳群体种和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浙江、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产茶区种植。适制绿茶,尤适制毛峰类绿茶,具有条索紧细,色泽翠绿,香气高爽,滋味鲜醇的特点。适宜在江南茶区、江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0)迎霜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它由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浙江、安徽、江苏、河南等近10个省、区的产茶区种植。适制红茶、绿茶,外形、内质,均属优良。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1)劲峰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它由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浙江、广西、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等近10个省、区的产茶区种植。所制炒青绿茶,条索肥壮紧实,绿润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是制毛峰类绿茶优质原料。制成工夫红茶,外形紧细,乌润有毫,香郁味甘。制成红碎茶,品质亦优良。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2)翠峰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生,中叶。它由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经单株选育而成。已在浙江、安徽、湖北、江苏、江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产茶区推广。所制绿茶,条索细紧,色泽绿润,白毫显露,香高味爽,是制名优绿茶毛峰的上等原料。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绿茶区推广种植。
(73)青峰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它由福云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在浙江茶区有种植。所制绿茶,品质优良。适宜在长江以南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4)浙农12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它由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已为浙江、安徽、湖南、广西、陕西、贵州、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产茶区引种。所制红碎茶,香高味浓,叶底红亮,品质上乘。所制绿茶,外形绿翠多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是制名优绿茶毛峰的优质原料。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5)浙农113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它由福云自然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浙江茶区推广。适制绿茶,条索纤细,白毫显明,色泽绿润,清香持久,滋味浓鲜,品质特优,也是制毛尖类名优绿茶的上等原料。适宜在长江南北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大叶茶是什么品种的啊? (四)
答大叶种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山茶种(Camellia sinensis),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 大叶种茶详述云南大叶种茶树根据分枝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乔木型植株高大,分枝部位明显,有明显主干;而小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按分枝部位不同,茶树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自然生长的乔木茶树多为半开展状。 云南大叶种茶树,由于顶端生长优势明显,自然生长的茶树分枝呈单轴分枝,从叶片的大小来看,定型成熟叶片的面积一般大于40cm2,从云南大叶种内部结构来看,栅栏组织大多数为一层,且排列较稀疏。大叶种茶树叶片长12.7~25.3cm、宽.8~9.0cm,叶形椭圆为主,叶尖聚尖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绿有光泽,叶片厚而柔软,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缘微波,侧脉10~11绿。 大叶种茶树春芽萌发期在早春,育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色黄绿,茸毛特多,持嫩性强,一芽二叶百芽重平均153.2g。盛花期在10月上旬,结实率低,芽叶产量高,且内含物质丰富。 大叶种茶园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明虚穗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中、龙陵、德宏等地。“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 “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 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 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的区别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的形态区别。大叶种角质层厚度2~4µm;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µm。大叶种栅栏组织通常只有的1层,遮荫下会增加;中小叶种有栅栏组织2层,多达3层。大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l00片层,光合速率较高,海绵组织比较多而松,叶背的气孔大而细,叶色多带黄绿,叶尖较锐长,梗和节间长,单位叶片面积的气孔数较少,气孔的保卫细胞较大,蒸腾速率快;小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40片层,光合速率较低,海绵组织少而密,叶背气孔多而密,叶色多浓绿:叶尖较钝。据严学成研究,大叶种茶树气孔密度约l00个/mm2,最多为150~180个/mm2;中小叶种约200~260个/mm2。从全国红绿茶产区的高产实例看,大叶种芽叶重在0.4~0.5g,每0.11m2采面上芽叶数应有200~250个;中小叶种芽叶重在0.2~0.25g.,每0.11m2采面上芽叶数要有400~500个。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如云南大叶种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00~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才达500g。 一般大叶种叶大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而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叶片硬脆,对制茶品质不良,但有利于抗逆性。大叶种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为1:2或l:3,而小叶种的比例为1:1或1:1.5,即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叶种多。因此,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小叶种的栅栏组织较多,胡萝卜素、叶黄素总量高,这些萜烯类衍生物可分解成β-紫罗酮和茶螺烯酮等香气物质,所以小叶种可以制誉巧出高香的茶叶。 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之间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茶叶内含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是茶树品种最重要特性。茶树品种不同。物质代谢类型也不同,其生化特性的差异也反映激卜在茶树新梢多酚类的含量与组成上。南方大叶种碳代谢强烈,茶多酚代谢旺盛,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及ECG)和酚/氨比值大(见表1),形成茶黄素的潜力大,适制红茶、普洱茶。中小叶种氮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旺盛,氨、氨基酸、茶氨酸含量高,其香气、滋味高爽,适制绿茶。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其中儿茶素含量占茶多酚总量的70%,而一般小叶种茶树的鲜叶茶多酚含量较低(见表1)。一般来说,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组成、中以L-EGCG含量最高,其次是L-ECG和L-EGC,但在云南大叶种中L-ECG含量几乎接近L-EGCG,而且L-EC和D,L-C的含量和L-EGC相近,甚至超过L-EGC的含量(图1)。傅冬和等研究表明,小叶种儿茶素中EGCG与ECG之比远大于大叶种儿茶素(图1),小叶种.儿茶素中平均比值为3.5598,大叶种儿茶素中平均比值为1.3245,说明小叶种儿茶素中EGCG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大叶种儿茶素中EGCG的比例。大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大于小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说明大叶种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大于小叶种儿茶素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致使大叶种儿茶素的,抗氧化效果强于小叶种儿茶素。 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是形成茶叶内质主要理化成分之一。茶多酚性味苦涩,其氧化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氨基酸性味鲜而带甜,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咖啡碱其性味苦,参与茶叶品质的形成,且与茶黄素结合形成络合物提高茶汤鲜爽度,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不同茶树品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不同(见表1)。按叶片大小分析茶多酚含量呈大叶>中叶>小叶规律,氨基酸含量呈中叶>小叶>大叶规律,咖啡碱含量则呈大叶>小叶>中叶规律。这些成分与品种的关系对茶类的加工有指导意义。 普洱茶均由大叶种为原料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茶叶的种类和品名是什么? (五)
答茶叶可分为:绿、红、黄、白、黑、青六大类
绿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红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祁门红茶、滇红、闽红等。
黄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白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黑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普洱茶、六堡茶等。
青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铁观音、大红袍、单丛茶等。
文化来源:
茶叶源于巧态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孝首源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
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芹携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阅读完本文《何为茶树品种—什么是茶树品种》,您是否对何为茶树品种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呢?请继续关注www.entea.com.cn,获取更多的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标题:何为茶树品种—什么是茶树品种
本文地址:https://www.entea.com.cn/cyjk/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