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恩阁 > 茶文化 > 茶叶的信息—华顶云雾茶的基本信息

茶叶的信息—华顶云雾茶的基本信息

浏览数:

华顶云雾茶的基本信息 (一)

华顶云雾茶的基本信息

优质回答【名称】华顶云雾茶别名天台云雾茶

【产地】 产于浙江省天台山华顶峰,茶树大都种植于海拔800~900米山处。

天台云雾茶产于浙江省的天台山诸峰,以最高峰华顶所产为最佳,故又名华顶云雾、华顶茶。 天台云雾茶树大都种植于海拔800~900米山处。茶区气候夏凉冬寒,常年平均气温为12.2℃,四季浓雾笼罩,冬季经常积雪,年降水量1900毫米,茶地终年保持湿润。山地为砂质壤土,土层深厚肥沃,茶农多选有利地形,零星分散栽植,周围种以其他树木,形成挡风、防寒的天然屏障,阻止高山大扒余风寒冷的威胁。由于山中气温较低,萌芽迟缓,于小满后始行采摘一芽二叶初展。为保证该茶特色,只采春茶。原属炒青绿茶,手工操作,现改为半炒半烘,以炒为主,仍以手工方法制作,经鲜叶摊放,高温杀青,煽热摊凉,轻加搓揉,初烘失水,煽热摊凉,入锅炒制,低温辉焙,稍凉装箱等工序制成。冲泡3次尤有余香,充分显示高山云雾茶的天然特色,被列为绿茶中的珍品。

天台山区,山高多雾,种茶历史悠久.据《天台山全志》记载,早在东汉末年,高道“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山”。南朝陈高僧智者大师居华顶、天封,戒酒坐禅,钦茶驵睡。其徒智藏献茶,为隋炀帝治疾。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著录: “生赤城者与歙同”, “石桥诸山亦产茶,味清甘,不让他郡”。 天台山云雾茶随佛教东传。公元804年,日僧最澄来天台山拜师学法,回国时带去茶籽,播种在比睿山,人称“日吉茶园”。南宋时,荣西二度来山,被誉为“佛天雨露'、 “帝苑仙浆”的云雾茶的种、制方法再度东传。荣西在《吃茶养生记》中写道: “登天台山,见青龙于石桥,拜罗汉于讲峰,供茶汤现奇,感异花于盏中”, “茶是养生之仙药,延年益寿之妙术”。他积极宣传、推广种茶和吃茶,被誉为日本的陆羽。

天台云雾茶外形细紧圆直,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高持久,品质优异,具有高山云雾茶的天然特色,一杯在手,馨沁肺腑。 “苍山云峰茶”,质厚味浓,清香四溢,堪称茶中珍品。 “丹丘雾芽”在1991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暨浙江省第三届斗茶会上,获名茶新秀一等奖。早在1924年茶学家俞寿康题诗盛赞台山云雾茶:雾浮华顶托彩霞,归云洞口茗奇佳。盛名远扬惜量少,香馨味爽碧翠芽。常引品者成惊爱,曾获古今选赞夸。但愿天台遍良种,可得众尝芳绝尺露茶。

【特征】华顶云雾茶,外形细紧弯曲,芽毫壮实显露,色泽绿翠有神,香气请高,滋味鲜醇,产于佛教胜地天台山诸山峰,尤以最高峰华顶所产为最著名,向有“雾浮华顶托彩霞,归云洞口茗奇佳”的赞誉。 华顶峰离天台县城25公里,海拔为l098米,终年云雾漂缈。

【种植】据记载,汉代这里已开始种茶,东汉末年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相传隋炀帝杨广在江都生病,天台山和尚普携带天台山茶为他治病,从此茶叶开始传人北方。唐朝时,日本高僧最澄于公元804年到天台寺(今国清寺)学佛,归国时带回若干菜籽,试种在近工(滋贺县)贩木村国治山麓。现今的池上菜园,传为最澄大师种茶旧址。从此,中国茶叶及其栽培技术传人了日本。

天台山山高风大,夏凉冬寒,当地人形容“华顶山上无六月,冬来阵风便下雪”。全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最高约34℃,最低约—12℃,常年无霜期只有180天,四季浓雾笼罩,冬天霜雪连绵。茶树喜湿喜湿又怕风,为什么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据专家们考察,这里的茶农积累了丰富的高山茶园栽培管理经验。

他们选择有利的地形,零星分散栽植。华顶峰旧有茶园13万多平方米。分散在2700多处,最大的只有1500平方米,最小的只有几十株茶树。又在菜园四周,种植高大密茂的柳杉、金钱松、短叶松、天目杜鹃和沙萝树、箭竹、箬竹等,形成了挡风蔽寒的屏障。还采取冬天在茶园铺施竹叶、嫩草等措施,既保地湿,又增肥力。为在特殊环境中种茶提供了范例。现在华顶林场,在垦复旧茶园的基础春宏滚上,又在著名产地归云洞口新辟了梯坎茶园,采取条播密植,把茶园建成海绵地,大大减轻了冻害,茶树生长比旧有茶园好。

茶叶的起源及历史 (二)

优质回答神农发明茶之说,究竟由谁提出,今已难确考,但最先将此说形之于文字,并加以阐述者首推陆羽。相传为神农所撰的《神农食经》云“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以证其说。

提到茶的《本草》,其经历代传承,由《唐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政和本草》一路发展完善,银贺歼在距今约900年前终于有了里程碑式的定本。但从《神农本经》起至《政和本草》,均无神农日遇七十毒拍档、得茶而解的片言只字。

从考古发现来看,上世纪以来出土的东汉茶具上已刻有“茶”字,晋、唐碑刻上亦多出现“茶”字。众所周知,专用茶具总比茶饮略晚些问世,据陶瓷史专家颇为一致的研究成果,我国已出土的茶具可确证最早为东汉时烧造,亦可为上述战国或秦汉茶起源说提供有力的佐证。

扩展资料:

宋代茶文化的鼎盛,是毋庸置疑的。文学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茶诗的盛衰就颇能说明问题。盛唐前期的玄宗开元末之前,很锋冲少有茶诗,李白、杜甫等天才诗人仅有茶诗寥寥数首;唐中期,即元和末以前,茶诗大增;唐后期即穆宗至唐亡,茶诗盛行。

见于《全唐诗》者55人,存茶诗233首。宋人茶诗则数以万计,文士几无人无之,陆游一人就有茶诗320余首之多。

参考资料:人民网-茶究竟起源于何时 中国出土最早茶具

东至茶叶的品种信息 (三)

优质回答目前,名茶中属“徽系”的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太平猴魁、黄山贡菊、东至毛尖和东至野山茶。东至县现有20多万人从事茶园生产、茶叶加工、销售工作。近5333平方米的茶园分布在以仙寓山为主体的仙寓岭,紫石塔、天鹅峰、云雾尖、大王尖、叶岗、莲花塘等海拔200-800米的深山中。

近几年,衡手东至绿茶又领风骚,研制开发了“天鹅云咐唤嫌尖”、“香山云尖”、“神泉珍珠绿”等名品,众多产品获国家级金奖链慧,拳头产品“东至云尖”更是享誉海内外。

茶叶什么品牌好的最新相关信息 (四)

优质回答协会前20位,不代表个人观点:

1、武夷山大红袍

产于福建,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大红袍茶树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视为稀世之珍

2、西湖龙井

产于杭州,具有1200多年历史,名茶之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有"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美称

3、安溪铁观音

发明于1725-1735年间福建安溪,十大名茶之乌龙茶类的代表,半发酵茶类,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超群的品质备受青睐

4、洞庭碧螺春

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卷曲成螺状,浑身毛,色泽银绿隐翠,属于绿茶,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5、普洱茶

产于云南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茶区,1700多年历史,属于黑茶,汤橙黄浓厚,外型色泽褐红或略带灰白,香气独特陈香,中国名茶

6、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又称片茶,绿茶特种茶类,单片嫩叶炒制,不带芽梗,形似瓜子,色泽宝绿,中华传统历史名茶谈雹

7、黄山毛峰

别称徽茶,产于安徽黄山,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带有金黄色鱼叶,十大名茶

8、信阳毛尖

产于含衡帆河南省信阳,又称豫毛峰,中国著名绿茶,以味浓/汤绿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享有淮南第一茶之美誉,被誉为"绿茶之王",十大名茶

9、君山银针

产于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黄茶中的珍品,君山茶历史悠久,享有"黄茶之冠"的美誉,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10、福鼎白茶

以白毫银针为代表,白茶极品,产于福建福鼎及南平政和,芽头肥壮/身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有退热降火解毒之功效

11、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始制于清代光绪年间1875年,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工夫红茶中的珍品,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世界著名高香名茶

12、庐山云雾茶

产于江西庐山,古称闻林茶,中国著名绿茶,始产于汉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

13、都匀毛尖

贵州三大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以三绿透黄色为特色,中华老字号,大型茶业集团,贵州都匀毛尖茶集团有限公司

14、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Jasmine Tea),又称茉莉香片,属于花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为福建福州,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

15、蒙顶甘露

蒙顶甘露,主要产于四川蒙山山顶的名茶,蒙顶名茶种类繁多,有甘露、上清拦升、菱角、蒙顶黄芽、石花、玉叶长春、万春银针等

16、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绿茶类尖茶,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徽省名牌农产品,享有“绿茶茶王”的美誉

17、竹叶青

始于1964年,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名牌,茶业十大品牌(企业),颇具影响力绿茶品牌,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

18、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浙江省名茶,“低温敏感型”茶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11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指定用茶,由一种特殊的白叶茶品种中由白色的嫩叶按绿茶的制法加工制作而成的名绿茶

19、大佛龙井

新昌县名茶协会,大佛龙井,知名茶叶品牌,浙江省名牌产品,色泽嫩绿鲜润,滋味鲜醇甘爽,具有典型的高山茶风味,浙江龙井茶中的极品

20、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我国罕有的传统蒸青绿茶,“三绿”(茶绿、汤绿、叶底绿)为其显著特点,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特色产品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收获和启示,同时也为之后跟茶叶的信息相关的问题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思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标题:茶叶的信息—华顶云雾茶的基本信息
本文地址:https://www.entea.com.cn/cwh/14018.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