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恩阁 > 茶与健康 > 一扇磨古树茶介绍—易武弯弓香椿林古树茶?

一扇磨古树茶介绍—易武弯弓香椿林古树茶?

浏览数:

易武弯弓香椿林古树茶? (一)

易武弯弓香椿林古树茶?

首先说一下我最喜欢的是布朗山系的茶,所以对易武山系的评价可能会更客观。我觉得易武最有代表性的是麻黑村裂昌态,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说的是麻黑村的古树茶。特别说明一下,麻黑村很大,刮风寨也属于麻黑村管辖,传统的麻黑茶,指得是麻黑村的麻黑寨。易武的柔、优点,在于陈茶,而不是新茶,江湖有一说法,喝茶,最终都要回归易武,说的就是其陈茶魅力。当然迅丛,近3、5、8年,易武乡与老挝丰傻里省交界的边境上,也就是所谓的国有杂生林,出了很多热门茶,北面的丁家寨,南面的刮风寨,说的都是大范围,再往南是同庆河,细分可以有一扇磨、弯弓、茶王树、薄荷塘、白茶园等,还有细分到刮分寨茶坪等等的,树龄虽参差不齐,因为其生态环境好,茶质较好,而且有特色韵味,算是现在的易武宠儿。弯弓寨的古树茶纯料条索黑亮,汤色金黄明亮,散发古韵蜜香,茶汤厚重、浓稠,肆源香气饱满,内敛。

磨烈古树茶是哪个产区 (二)

磨烈古树茶是临沧产区。

磨烈古树茶是临沧产区。磨烈自然轮茄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懂过行政村,位于勐库镇西边,磨烈最显著的特点为“山野韵、兰花香”;茶区海拔1750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现存百年古树腊运察级多,以香高味浓,清冽质重著称,香型与冰岛茶接近,香清味浓,回甘快而持久。

古树茶介绍

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的乔木茶,在云南版纳茶区、悄隐临沧茶区、普洱茶区、老挝北部丰沙里省有古树群落,数量稀少。而在一些所谓“骨灰级”茶友的标准中,则必须是300年树龄的茶树才能被冠以“古树”之名。

古树茶也叫大树茶,在以云南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茶区以及老挝北部丰沙里省有古树群落,故而产量十分稀少。

茶树是有生命周期的,从自然规律来说,也要经历“幼年—成年—衰老”这几个过程,百岁及茶树一般都处于衰老期,所以此时的茶叶是否比成年期的更好,还是未知数。因此,“古树茶”只是个概念,并不能确定比其他茶叶更好。

古树茶根植较深,不需要人工浇水施肥,所有的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是靠树根的自身去完成,因此茶叶本身所含的矿物质相对比较高,古树茶叶属于环保型茶叶。

16种普洱茶介绍 (三)

16种普洱茶介绍

16种普洱茶

盘点云南各大名山普洱茶:冰岛;班章;昔归;易武;巴达山;布朗山;景迈山;老曼峨;马邓村;曼糯;忙肺;莽枝;勐库;那卡;无量山;攸乐。

1.冰岛:勐库大叶种茶,叶面开张较大,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冰岛古茶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但古茶应有的冲击力一点也不逊色,香甜的茶汤会从口腔上颚一直弥漫到整个鼻腔,茶汤经过喉咙会有丝丝凉气。

2.班章:班章古毛茶外观油润光鲜,嫩黄绿,芽毫洁白,叶面细腻鲜亮;班章古茶具有低纬度高海拔地域的天然花香,十数泡后仍有挂杯香;班章茶口感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容易化开的槐亮咐苦味,“霸道”几乎成为了班章茶的代名词。

3.昔归:属邦东大叶种,是云南唯一的高纬度低海拔名茶;昔归茶汤色淡黄清亮,无杂味,味甘;初饮时微涩但化的很快,4-6泡,香如兰,冰糖香渐现,水质较粘稠,十数泡下来迷人的口感几乎没有变化,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鼻留香持久。

4.易武茶:位于勐腊县境内,古六大茶山之一;易武古茶历史久远,香气浓郁,茶力柔和,滋味醇厚,汤色橙黄明亮,茶汤入口软滑、饱满、甘润;回甘生津持久,喉韵深沉。

5.巴达山:巴达山古茶条索嫩绿显毫,茶汤入口有强烈的附着感,汤色橙黄明亮,味略苦涩,回甘生津快,有蜜糖香。

6.布朗山: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布朗山茶叶属乔木大叶种,汤色橙黄明亮,滋味浓烈霸道,回甘快、生津强,香气独特。

7.景迈山:景迈山位于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古茶内质丰富,有效成分均衡,刚柔并具,香气芬芳,滋味醇厚,生津强烈,喉韵持久,较涩。

8.老曼峨:老曼峨古树茶外形肥壮厚实、紧结显毫,汤色明亮,滋味浓烈厚实、久沟没分香,耐冲泡,入口苦味很重,但化得很快,回甘好,茶品滋味绵长清爽、独具特色。

9.马邓村:位于哀牢山西坡,海拔1780米;属乔木型大叶种茶,具有茶水翠绿、色美味香、耐泡、回味爽口。

10.曼糯茶:位于勐海县勐往乡;曼糯的古茶园分布于寨子旁及四周的山坡上,约2000亩。曼糯古茶条索肥大,色黄绿,叶面油润有光;滋味浓烈,茶力强劲,苦味较重。

11.忙肺:忙键枝肺茶山是永德县的著名茶区,主要生长着忙肺群体种,树龄较短大多在80年左右;忙肺古树茶滋味厚重,刺激性强,香气浓郁,铅纯汤色清澈明亮,口感饱满和谐,水路顺滑;入口鲜甜,苦中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

12.莽枝:位于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之一,曾是清代茶叶贸易中心;莽枝古茶香型独特,汤色橘黄,滋味较苦涩,回甘有力,生津较快,入口舌面略有阻滞感。

13.勐库:勐库茶质肥叶厚,显毫,鲜叶嫩绿光滑,毛茶乌润,二叶三叶仍满披银毫;勐库古茶香型特殊,茶力强劲张扬,水路饱满;苦涩鲜甜比较适中,茶汤入口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度稍高。

14.那卡:那卡古茶树是勐宋茶区最具有代表性的茶,水路细腻、鲜甜度高、兰香高雅且持久,茶汤能感受到苦涩,却消散的很快。

15.无量山: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16.攸乐:此茶香气高扬,口感苦涩度稍高回甘快而持久,茶性较烈。

易武八寨的位置及茶叶特点,口感 (四)

上期为大家讲解了易武七村,本期重点为大家解读易武八寨。

易武刮风寨

刮风寨是纯瑶族寨子,刮风寨和老挝接壤,处在边境上,距离乡政府31公里,非常偏僻,刮风寨的古茶树分布在约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基本没有经过人为矮化,而且在原始森林橘亩中,和森林古树混生,茶树生长的比较缓慢,内含物质积绝族累的非常多,在存储转化中,往往能够给人很大的惊喜。

由于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再加上地处边境原始森林,刮风寨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常好,在2007年以后,普洱茶山头逐渐热起来,刮风寨才慢慢进入茶友视野。

刮风寨的古树茶和原始森林混生,没有经过矮化,人工管理比较少,保持着自然生长,这是刮风寨古树茶品质优秀的一个原因。

刮风寨的古树茶最大特点是有一种独特的山野气韵,整体表现非常出彩,初次品饮会有种超乎想象的感觉,刮风寨和丁家寨隔冷水河相望,但两个地方的茶口感有差别,刮风寨整体来说口感更加开阔大气,有厚重野韵,但这并不是说它粗犷,刮风寨也保持着易武片区的香扬水柔特色。

刮风寨寨子离古茶园很远,车进不去,徒步要走四五个小时,采茶非常不容易,真正去过刮风寨古茶园的茶友包括茶商都非常少,市场上刮风寨古树茶遍地都是,但其实真正产自刮风寨的茶非常少,大多是老挝风沙里的茶冒充的。

易武丁家寨

丁家寨有瑶族寨和汉族寨,先讲瑶族寨。茶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喜欢易武茶,一定要品过丁家寨才知道易武的魅力。丁家寨普洱茶的品质由此可见。

从麻黑往上,山路非常难走,有两条小路,一条通往刮风寨,一条通往丁家寨,丁家寨生态环境非常好,地理位置偏僻,丁家寨寨子周围茶树是很少的,这几年基本都改种橡胶了,但丁家寨的茶园那是大名鼎鼎——弯弓,我们平时说的丁家寨的茶其实就是弯弓茶,弯弓是茶园名字,丁家寨是寨子名,丁家寨这几年基本成了一个茶叶集散中心,弯弓茶园和茶王树茶园以及白茶园离得很近,这三圆宏森个茶园都是易武茶区顶级的古茶园,每年收茶的茶商都会集中在丁家寨收这几个地方的茶。

丁家寨到弯弓大概需要花三四个小时,路难走那不是美去过茶山的人能够想象的,一开始还能骑摩托车,路是真正的山路,很窄,而且抖,30——60度的坡度,一般人不敢骑车,到后来车都骑不进去,只能步行,可见生态环境之原始。

弯弓的茶这几年风头很劲,价格贵的敬而远之,古树茶品质确实非常高,做出来以后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冲泡时汤色金黄、香气高纯、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

汉族和瑶族寨子一样,丁家寨汉族寨也有自己的茶园——香椿林和一扇磨,香椿林茶友不太熟悉,一扇磨这几年倒是名声在外,这两个古茶园片区是古六大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古树茶片区之一。

一扇磨的茶具有非常明显的易武特色,香扬水柔,种茶历史悠久,往往这样的寨子在做茶方面都有比较出众的地方,历史是最能大浪淘沙的,只有经得住时光传承考验之后留下来的,才是精髓。

一扇磨的古茶园非常偏僻,从村子到茶园要骑摩托车走山路,摩托车是茶农家里必备的交通工具,从寨子到古茶园要三四个小时,翻两座山,后半段路摩托车进不去,必须步行,山路蜿蜒崎岖,可见茶之来之不易。

一扇磨古茶园是完整连成片的,在众多茶山中比较少见,但茶园面积不大,产量自然不算大,古茶园在原始森林中自成一片,一扇磨的古茶树长得不算非常高大,树龄却动辄以百年计算,所以说计算古茶树的树龄如果按照树型高大与否判定是不合理的。

一扇磨的古树茶特点:非常明显的是同时拥有柔美和坚韧这两种特质,汤质细腻柔软,又有独特的山野气韵,细腻中有丝丝缠绵的柔韧感,质感饱满,品饮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层次感尤其丰富,品饮过程非常舒适宜人。

香椿林产茶量非常小,知道的人比较少,茶的品质和一扇磨相,就不细表了。

易武旧庙寨、新寨

新寨虽然名字比较“新”,但新寨其实是易武茶区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寨子,在当地他们自称“本族”,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新寨少数民族的祖先是最早发现并种植普洱茶的“濮人”,他们对茶叶的态度始终保持着尊重敬畏,直到现在每年春茶开采前,村民会在祭师的带领下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

旧庙寨和新寨两寨相距3公里,是同一种民族,相同的茶文化传承,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

我们之前说过,历史悠久的茶园寨子,制茶工艺传承的时间非常久,工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过反复改良,而且是纯手工制茶工艺,已经非常精良。

新寨当地茶农纯手工杀青制作的茶,口感非常不错,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饱满,茶汤有厚重感,品后润口,香气偏厚重,新寨茶有个小小的缺点,香气不是特别显,但并不是没有,只是没有易武其它茶区那么高扬,它的香气是下沉的,杯底香不是特别明显,茶汤的甜度非常高,饱满丰润。

旧庙寨的茶和新寨极为相似,几乎分辨不出差别,但近几年普洱茶行情水涨船高,要想买到真正的旧庙茶,还得亲自去当地品尝。

易武倮德寨、大寨

先说倮德寨,倮德寨是距离易武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地理位置非常偏僻,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倮德寨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现在知道倮德寨的茶友不多,但倮德寨的历史却是十分辉煌的。

在咸丰年以前,倮德老寨的茶园东连曼乃,西接象明的曼拱,这一带茶园均由倮德土司管辖,倮德土司和整董土司、倚邦土司都是亲戚,有联姻关系,倮德土司势力很强,土司府盖得十分宏大,在当时来说,倮德寨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后来因为连年战火动荡不安,倚邦作为当时的茶叶集散中心又经历的几场大火,这一带茶山逐渐没落,这对倮德寨来说,也算一种变相的保护,这里的古茶园至今保存的非常完整。

而且由于名气不是很大,倮德寨的茶价格远远低于一线茶山,但是品质却足以和易武地区比较有名的寨子相提并论,所以论性价比的话,倮德寨的茶确实算得上物美价廉。

倮德的茶外形非常漂亮,这得益于当地茶农精湛的制茶技艺,香气滋味比普通的生普明显是要更优质,可与易武几个比较著名的寨子相比,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极好,以蜜香为主,缺点是汤水略薄。

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大寨历史非常辉煌,在道光年间建过关帝庙,光绪十一年(1885年)又重建,现在庙宇已毁,但大庙的基台还很完整。基台建得非常紧实,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一点石灰,但却镶嵌得异常精密,如此精致绝奇的建筑实在少见,可见当时这个地方的繁华富有,光绪初年时,大寨还有二百多户人家,史料记载,当时在春茶采摘季节,每天杀三头猪都不够采茶人吃,可见当时大寨之繁华,并且当时大寨还存有七八家茶号,后来一样毁于茶山动荡间的战火。

大寨的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整体协调性非常好,层次感极其丰富。

易武曼撒寨

曼撒是普洱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从丁家寨的弯弓茶园向西走一个多小时翻过一座山头就是曼撒老寨,曼撒位于一个山脊上,地形特殊,隔山头望去,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伏在山脊上,海拔非常高,视野开阔,是个观景的好地方,站在曼撒老寨,可以看到蛮砖、莽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

漫洒在乾隆年间1789年建起了石屏会馆,占地10多亩。盖得气势宏伟,有大殿、配殿、厢房、厅堂,在会馆内有一口大钟,有人肩高,敲一下十里之外都可以听见,当时的繁华热闹在众多茶山中堪称第一。

清朝乾隆年间是曼撒茶山最繁华的时期,史料记载,这个时候的曼撒茶山年产茶达万担,曼撒老街有三百多户人家,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个数字,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撒寨,北到曼乃寨,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茶叶年产量曾经达到70多吨。据史载和口传,茶王树寨原有一棵茶王树,老树直径为1.2米,树龄千年。1918年前,这株茶王树一次可采鲜叶100多公斤。1926年,茶王树主干枯死,后从树桩根部萌发出3枝新枝,新枝直径分别为36、43、26厘米,清朝前期是曼撒茶山最辉煌的时期,它是当时易武片区的茶叶集散中心。

曼撒的没落从大火开始,同治十三年(1874年),繁华的曼撒老街遭遇了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1887年),曼撒遭遇第二次大火,繁荣的小镇接二连三遭遇打击,终于濒临毁灭,而之后接踵而来的第三次大火终于彻底伤透了曼撒人的心,仅剩的几户人家也迁离曼撒老街,曼撒成了荒城,前后遭遇三次无情的大火,这在普洱茶史上唯有曼撒老街,而就在此时,离曼撒20公里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成为了新的茶叶集散中心,曼撒从此没落。

曼撒古茶山之后由于缺乏管理,慢慢被荒草淹没,时至今日,曼撒古茶山的产茶量非常之低,根本不足以撑起一方市场,也就逐渐没落。

曼撒茶是真正的纯粹的易武味道,因为厚重的历史感和深重的沧桑感,总是给人一种丰富饱满的滋味,曼撒茶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中最具特色,品饮时舌面和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韵长,甘韵可扩展至两颊,味道较易武其它茶区稍苦,但在苦的同时能保持高扬的甜味,非常具有特色。

来源: 董玥说茶 编辑:大桡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一扇磨古树茶的信息和解决方案,不妨点击茶恩阁,我们会为你提供更多有用的内容和知识。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标题:一扇磨古树茶介绍—易武弯弓香椿林古树茶?
本文地址:https://www.entea.com.cn/cyjk/11035.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