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恩阁 > 茶叶知识 > 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浏览数:

普洱茶的历史 (一)

普洱茶的历史

贡献者回答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民乎指间有武候遗种(武候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称宁洱县。

普洱茶名称的含义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岁困配称宁洱县。“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尺逗”的含义。

普洱茶的发展

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原料生产地,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

普洱茶历史过往怎样? (二)

贡献者回答普洱茶历史悠久,可考证已有上千年历史。从古及今,普洱茶发展过往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有哪些经历?在云南茶人心中茶是圣物,每年都会如期举行祭茶仪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如何成为茶祖?态与度说茶,一一解答。

普洱茶历史过往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中国茶叶的兴盛,除了中华民族以饮茶为风尚外。更重要的因为“茶马市场”以茶叶易换西蕃之马,对西藏的商业交易,开拓了对西域商业往来的容景。元朝在整体中国茶文化传承的起伏转折过程中,是个平淡的朝代。可是对普洱茶文化来说,元朝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光景。因为云南的普洱茶是大叶种茶,也是最原始茶种的茶箐制成的。所以中国茶的历史,就等于是普洱茶的历史。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普洱一词首见于此拦基,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20),谢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记载:“士蔗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亏告来往穿梭云南与西藏之间的马帮如织。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许多城市。以普洱府为中心点,透过古茶道和茶马大道极频繁的东西交通往来,进行着庞大的茶马交易。蜂拥的驮马商旅,将云南地区编织为最亮丽光彩的历史画面。

清朝时普洱茶脱胎换骨,变为枝头凤凰,不但广受海内外人们喜爱,更成为倍受宫廷宠爱的贡茶,为最光彩而鼎盛的时代。此时,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茶区,年产乾茶8万担,达历史最高水平。

孔明成为茶祖

在云南普洱市中心竖立着一尊诸葛亮的雕像,当地人称其为茶祖。手握羽扇,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的诸葛亮怎么成为了当地人心中的茶祖呢?

云南攸乐茶山的基诺族传说,他们是诸葛亮南征时遗留下来的。诸葛亮给他们茶籽,让他们安居下来,种茶为生。基诺族自称“丢落”,世代尊奉孔明。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该志还提到,大茶山中有孔明山,是诸葛亮的寄箭处(孔明山在勐腊县象明乡西100里处)。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壮观,是诸葛亮寄箭处(民间传说射箭处是普洱府城东南简空谨无影树山),上有祭风台旧址。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描绘道:“其冶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相传武侯遭种,夷民当采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每年农历7月23日诸葛亮诞辰这天,茶山各村寨都要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

2005年3月底,在云南勐腊县勐仑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了“纪念孔明兴茶175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人们以纪念茶祖孔明、振奋云南茶界精神为名,提出了全面振兴普洱茶古茶山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普洱茶的文化历史 (三)

贡献者回答普洱茶之文化 台湾茶界知名学者郑时海先生谈到:在数百种茶中, 普洱茶是最能代表我历史文化的产物。 一是,普洱茶具有我国古代团茶古意盎然美的型态。 二是,普洱茶除了 与一般茶叶重视原料,制作保存之外,更讲究其时间年代,具有历史价值意义。 三是,普洱茶具有其“越陈越 香”独特的风味特色。 四是,一旦喜欢上普洱茶,常常 品尝,对其它茶汤会有难以入口接受之感。 普洱茶真为茶中之茶,也是中国茶历史文化的代表。普洱茶作为茶中珍品,上贡朝廷,还常作为礼品馈赠他国在普洱府治所在地宁洱镇,官府专门设有茶厂、茶局,统管茶叶的 精工制作和上贡朝廷。清廷由於特别喜爱 普洱茶,规定每年需上缴贡茶6万6千斤。 在当时,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普洱茶的上 贡朝廷,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组织的。进入清 官后,与各地进贡的小叶种茶相比,茶味、茶 性大不相同,来自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大叶 种茶,茶味特别浓厚,助消化能力特别强,性 温味香,有医疗保健作用,这些特点,特别适 合游牧出身、肉食为主的满清朝廷皇亲国戚 的需要。於是,普洱茶系列中的女儿茶、团 茶、茶膏等,深得帝王、皇族、将相的锺爱,一 时间,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有的泡饮,有 的熬煮奶茶。朝廷所重,民间仿效,普洱茶 在清朝时声誉大震。<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有买宝玉喝女儿茶助消化的描写。《宫女谈 往录)(金易、沈义羚著)也提到慈禧太后喜 喝普洱茶:“老太后进屋坐在条山坑的束边, 敬茶的先进上一盏普洱茶,图它又暖又能解 油腻。” 普洱茶进贡清廷,至迟起於雍正四年 (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 归流”时应已岁贡。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 年),官方文告《禁压买官茶告谕)中就有“每 年应办贡茶,系动公件银两,发文思茅通办 承领办送”字句。可知,那时每年都要采办 普洱茶进贡朝廷。 云南地方向清朝廷进贡普洱茶,一直延 续到清朝末年,前後将近200年。本世纪60 年代初,北京故宫还存放着清朝廷没有用完 的普洱贡茶数吨,包括团茶、女迹扒儿茶、茶膏等 品种。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馆还保存当年普 洱茶精品“人头茶”(人头形状的茶团)1个, 重约5斤,形状完整,色泽鲜明。 清朝廷收纳的普洱贡茶,除了供皇宫享 用和分送皇亲国戚外,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 外国使团。例姿升昌如:公元1792年,英国特派前 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的 觐见团一行95人来华,以向乾隆祝贺80大 寿为名,要求清廷增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 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并送上大批寿礼。 乾隆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但作为礼尚往 来,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 茶和笑厅普洱茶膏。 西双版纳历代封建首领也把普洱茶视 为珍贵之物。据<泐史)载:明朝隆庆六年 (公元1572年).车里宣慰史,刀应勐为其 妻(缅王之女)回缅省亲准备的礼物中,就 有普洱茶4筒.每简5团,舆金银珠宝并重。

简述一下普洱茶的历史 (四)

贡献者回答“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是这样定义的: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搏袜回甘,叶歼银前底褐红。

首先,我们对为这个定义而作出努力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然而,似乎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茶类象普洱茶这样身世复杂,也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茶类象普洱茶这样外表粗朴简约而内质变化万千,所以"什么是普洱茶"这样看上去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并不简单。"地方标准"的定义就有这么些问题:

1、不利于原产地保护。想,把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原料大车大车拉到非洲美洲加工,做出来的不是普洱茶吗?但是,听说过茅台酒在其他省开分厂吗?况且,云南大叶种完全可以引种到非洲美洲,你说人家生产的不是普洱茶?但是,为何云南宜良生产的宝洪茶,又是小叶种,加工工艺完全是龙井工艺,香气指数还在绿茶中最高,为何人家就不让你叫龙井茶?

2、加工工艺问题:"后发酵加工成"这里指的只是人工发酵,即先发酵再制成品形状;实际上,发酵本身也就是加工;

3、普洱茶分青饼熟茶两类:如果只是熟茶叫普洱茶,那人工发酵技术是1973年才有的,是不是1973年以前没有普洱茶?

4、如果承认1973年以前是有普洱茶氏清,(这一点我想谁都不好意思否定),只是不应该叫普洱茶而是青茶或绿茶(这一点似乎有道理),但是,这意味着,要么是我们割断了历史,要么是历史犯了错误?只是有一点,如果普洱茶名来源于普洱地名(有好多说法另文讨论),但是人工发酵技术是在昆明搞出来的,为何不叫昆明茶,要叫人家普洱茶?

5、如果只是熟茶叫普洱茶,那青饼、青砖不叫普洱茶的话,到市场上走走,您立刻会发现,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尊重现实;红印黄印你说它是青茶绿茶,商家肯定会说你是茶盲——同时这又意味着,要么是我们无视现实,要么是现实错了。

6、"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这样的文字说的是质量较好的普洱茶的效果,如果确确实实是普洱茶(尽管只是该定义说的熟茶),但质量较次的普洱茶,汤色完全可以红浓,但却并不一定明亮;"陈香"二字之外,我们看不出这和红茶有多大区别。

7、不管自然还是人工,发酵过程并非一次性完成;从生产加工到流通存放,直到被消费的最后一刻,发酵一刻也未停止;所以,"越陈越香"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没有这一点,普洱茶没有今天这个样子,更不会有明天拭目可待的辉煌。

说了半天,这时会有人问:你说人家没说清普洱茶,那你说说看。

——好,没问题, 定义的目的是确定本质;虽然定义本身并没有确定的定义。但是一个定义既要反映事物本质,又要坚持和逻辑和现实的统一;至少,要坚持三条原则:

1、历史与现实统一原则:我们尊重客观现实,又不割断历史;(这里顺便说说"传统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之分也不好。这种说法有意无意割断了历史,所谓传统并非仅仅属于历史:如果民间作坊手工制茶是传统,机器揉捻机器压饼哪里不现代了?

2、实用理性原则:要有利于原产地保护;

3、约定俗成原则:"名者实之宾也。"历史和现实没错,青饼也是普洱茶没错。生普、熟普的说法大家都已经接受,是事实,只是普洱茶不同其他产品,每片普洱茶真正成品是直到被喝掉的那一刻。

所以,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历史以来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产地的大叶种晒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两个系列:直接再加工为成品的生普和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普洱茶都的发展历程 (五)

贡献者回答思茅市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地方,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佤族、布朗族的先民——古代濮人,将野生茶树栽培驯化进行种植、加工、饮用,被称为“世界茶文化的摇篮”。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西南8个小国其中有濮国)支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的记载。纳贡洞察的茶叶便是这里的濮人运去的。

在澜沧县芒景发现的濮人后裔布朗族种茶“功德碑”记载,万亩古茶园的种植始于傣历57年(695)距今1309年,出土的茶山布朗族建寨奠基碑记载傣历37年(675)建寨,距今1329年。说明当时布朗族已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这便是普洱茶的前身。

唐代樊绰在《蛮书》中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的记载。宋代李石的《续博物志》亦有“茶出银生诸山”的记载。银生城在景东县,银生诸山指的就是无量山、哀牢山及其澜沧江中下游的余脉。不仅包括清代《普洱府志》提到的六大茶山,还包括普洱的困卢茶山、景东的福德茶山、镇沅的马邓茶山、景谷的秧塔茶山、苦竹山茶山、澜沧的景迈、芒景茶山、邦奈茶山、勐海的南糯山茶山。景谷秧塔茶山的大白茶别具一格,北宋徽宗皇帝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

元代至元二十五年(1278),在普洱设治为普日思么甸司,明代洪武十六年(1383)将治地改为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从此,在这里生产、加工、集散的茶叶统称为普洱茶。明代谢肇制著《滇略》中就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之说。清代《普洱府志》卷十九(食货志)记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代。”可以说当时普洱茶的种植、加工已有一定的规模,作为商品远销青海、西藏,出口印度、尼泊尔。清顺治十八年(1661),仅从普洱运销西藏的茶叶就有3万驮。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设立普洱府后,普洱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日趋繁荣,向四面八方幅射出五条茶马驿道,当地产的茶叶和从各茶山驮来的茶叶都要在这里加工包首姿装后运销各地。朝廷还把普洱茶列为贡茶,由地方官员押运到京城供皇室享用。清代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雍正十三年(1735)清政府在思茅设思茅厅,将攸乐同知移往思茅,改为思茅同知,思茅又成为普洱与景迈、芒景茶山和西双版纳各茶山之间的中转站,因“普茶”远销而纳芹茄繁荣起来。乾隆九年(1744),云南布政司拨出千余两白银给思茅厅专门采办贡茶。从道光至光绪初年(1821—1867),思茅城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外地商旅纷纷落户思茅,建立同乡会馆和茶号,专营茶叶的茶庄有二十二家。据史料记载,“年有千余藏族商人到此,印度商旅驮运茶者络绎于途。每年销售茶叶达5000多担。”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后,法国和英国先后在这里设领事馆,将思茅开为通商口岸,建立海关。民国3年(1914),普洱道署由普洱迁驻思茅。普洱茶成为大宗出口的商品,沿着从这里为起点的茶马驿道,畅销五洲,名扬四海,思茅又被称为普洱茶都。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普洱茶的振兴和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走上了依靠科技进步,实行集约经营,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相结合的道路。茶园面积和产量由1949年的3.1万亩,350吨,发展到现在的54万亩,1.8万吨。茶叶的加工工艺有了新的突破,由过去的传统普洱茶,发展为普洱茶(后发酵)、名优绿茶、红茶三大系列产品,有114个名优茶入载《中国名茶大观》。从1993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六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举办了“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云南第二届茶叶交易会”、“中国民族茶艺表演大赛。”经国内外专家论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于2003年6月命名思茅为“中国茶城”。

感谢您阅读《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有价值,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同时,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entea.com.cn。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标题: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本文地址:https://www.entea.com.cn/cyzs/18426.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