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核心问题 什么是茶道? (一)
![茶文化核心问题 什么是茶道?](/uploads/2023-08-04/64cc32dc03dbe.png)
答中国茶文化核心是茶道,其内容包括:各茶品饮之道和思想内涵(即通过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将精神升华到具有哲理的境界),陆羽的《茶经》第一次提出茶道的概念,并将茶道的两个基本点充分体现出来。 什么是茶道? 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沏茶、赏茶、饮茶)表现一定礼节、人品、美学观点、精神、意境的一种品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主要讲究五境(即茶叶、茶汤、茶具、火候、环境)的和谐,并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中国茶道起源 中国茶道起源于八世纪的中唐时期,陆羽是中国茶道的创始人。唐代煎茶道代表人物有陆羽、皎然、卢全、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等。唐代茶人完善了煎茶茶艺,确立了品茶修道的思想。 点茶道形成于北宋御搭中后期,代表段拆消人物是赵佶、蔡襄、梅尧臣、苏轼、黄庭坚、陆游、审安老人、朱权等。宋代茶人创立了点茶茶艺,发展了饮茶修道的思想。 泡茶道形成于明代后期,代表人物有许次纾、冯可宾、陈继儒、田艺衡、徐献忠、张大复、张岱、袁枚等人。明清茶人创立了泡茶茶艺,且有壶泡、撮泡、工夫茶泡三种形式。并为茶道设计了专用的茶室。 坚实的思想核心——“和” “和”是儒家、佛家、道家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是指世间万物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气以利万物。 茶道中的“和”表现在:泡茶时,体现儒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待客时,表现明礼之伦;饮茶时,表现谦和之礼;品茶时心握知境表现俭德之礼。 无所不利的修习之路——“静” 儒、释、道三教都以“静”作为修行方法。中国茶道为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延伸出“茶须静品”的理论。通过茶事活动创造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中国历史上的文人雅士、高僧、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要途径。 愉悦的心灵享受——“怡” “怡”字含义深广,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 中国茶道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不讲形式,不拘一格。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人对茶道有着不同的追求。 茶道的终极追求——“真” 包括真茶、真香、真味;环境要真山真水:字画要真迹;器具要真木、真竹、真陶、真瓷;还要对人真心真诚;茶事活动要认真,以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中国茶道精神是什么? (二)
答中国茶道精神主要是指“怡”、“清”、“和”、“真”四个方面。
1、怡空前衫是指怡情、养性,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茶本身就有保健作用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人们以茶悟道,从而怡然自乐,在精神方面得到升华。
2、清是指清廉、清正、清苦,清心,清寂等,主要讲求人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清净,其与“道家”的思想一脉相通。
3、和是指以和为贵,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交友,斗腔以茶待客,以茶联谊等。
4、真是指真诚守信,不虚假,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真”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扩展资料:
日本茶道精神:
1、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在大和民族独特的环境下,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日本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2、日本茶道精悔烂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这是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来的。“和”指的是和谐、和悦;“敬”指的是纯洁、诚实,主客间互敬互爱;“清”和“寂”则是指茶室内外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氛围。
3、 日本茶道中的闲寂、恬静,已成为日本人欣赏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原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很多贵族隐居山林,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道精神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 (三)
答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磨仿了重要地位,对 畲族文化 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
“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
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浇熟,沏出“艾蛋茶”。每逢村中男人办大事、干重活,或身有小恙时必饮此茶——艾叶可祛痧解毒避邪佞之气,蛋可进补,故奉蛋茶又成为迎宾待客的上等礼节。
畲族人民崇尚凤凰可追溯该民族的产生之时。凤凰崇拜的遗风一直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畲族妇女的头髻叫“凤头髻”,衣饰花纹叫“凤挑”,花鞋上有“凤尾纹”,全身装束叫“凤凰装”。
在日常民事活动中,每逢喜庆,畲民总是庄重地在居屋正厅的壁上或梁上贴上“凤凰来仪”、“凤凰至此”的字条或“凤凰朝阳”的图画。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畲族人民已将自己的精神与信仰与凤凰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了,而凤凰正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真善美的象征。
在茶艺表演中用来浇沏的红蛋叫“凤凰蛋”。蛋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从神话学的角度上看,“蛋”与人类的繁衍有象征同构的关系。
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中,自然的混沌状态是一个“宇宙蛋”,一个孕育生命的大子宫。民间中,女子出嫁时,陪嫁的被服箱里塞有煮熟染红的红蛋(凤凰蛋),这与生命的观念是联在一起的。
整套茶具分为盆、盏、杯、壶、通、炉等,造型上设计成凤凰的各种形象与图案;凤凰精神品质高洁,故用纯银来精心打造——畲民把银看作高贵的象征,用它来塑形,很能体现茶艺的审美特征。
我们不妨设想一个:一个身着“凤凰装”的畲族少女用这样的茶具将“凤凰茶”恭奉在贵客面前,不正是应验着畲民们喜爱的那句着名的吉语:“凤凰至此”吗?配返
再设想一下,当客人手捧银杯轻嗅,蛋香、茶香中交杂着艾叶的苦凉之气沁入肺腑,不令人心旷神怡吗?
背景音乐采用了福建屏南地区音协会长、作曲家丁献芝先生特地为茶艺表演创作的“银芽留芳”。该音乐取材广泛流传在闽东、连江罗源等地的畲族传统乐曲,表现喜庆吉祥,与表演相得益彰,和谐一体,情韵盎然,更显民族特色。
表演共分八个步骤:
1、凤凰嬉水:这里指浅绿色的艾叶在水中涤洗,艾叶形似凤凰而取名。
2、凤盏溜珠:指红蛋在似月芽状的白银器皿中涤洗,喻意新的生命接受大自然的洗礼。
3、丹凤栖梧:珠形物呈圆状在这指蛋黄,艾叶又似梧桐叶,喻意凤凰在梧桐树上栖息。
4、凤穴求芽:茶壶盖口喻穴,茶叶喻为芽,茶叶放置于茶壶中,凤求凰,有交媾培游饥之意。
5、凤舞银河:指茶壶的流,泻出状象天上的银河,凤凰在银河上翩翩起舞状。
6、白龙缠凤:指壶的“流”直对“银通”下泻时水流的缠绕状而取名,二物缠绵之意。
7、凤凰沐浴:滚烫的大水壶在茶杯上,下泻浇灌,似淋浴状,这里暗喻凤凰在“凤凰池”中接受大自然的沐浴。
8、金凤呈祥:“凤凰茶”泡制完成后所呈现的景象,一只金色的凤凰在梧桐树梢上,白云缠绕金色的太阳,相互映衬,喻凤凰来到人间把幸福吉祥无私的奉献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
茶道的基本内容 (四)
答茶道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改穗具体表现,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茶道的基本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的基本内容
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茶文化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是大哲学家;
2.其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
3.中国茶文化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哲学理论,并得益于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推动;
4.中国茶文化美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从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
5.中国茶文化美学从哲学的高度,广泛深刻的影响着茶人,特别是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中国茶文化这朵奇葩。在中国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茶道的表现形式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慎明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核孝卜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茶道的内涵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 封氏闻见记》中:“又因 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 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文学家王心鉴《咏茶叶》 诗中说:千挑万选白云间,铜锅焙炒柴火煎。泥壶醇香增诗趣,瓷瓯碧翠泯忧欢。老聃悟道养雅志,元亮清谈祛俗喧。不经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鲜。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 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 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而论之。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茶艺表演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五)
答茶艺表演的内涵
茶艺是一门集音乐、舞蹈、人文精神于一体的、适宜于舞台或室内表演的茶叶冲泡艺术,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文化艺术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中国茶艺按历史可区分为传统茶艺和现代茶艺;按地域可区分为南派茶艺、北派茶艺及港台茶艺;按用途可区分为表演型茶艺、实用型茶艺;按类型可区分为高雅茶艺、流行茶艺以及皇室茶艺、贵族茶艺、宗教茶艺、文士茶艺、平民茶艺、民俗茶艺等。虽然名目繁多,但不外乎传统和现代、南派和北派、汉族和少数民族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茶艺形式,有的则属于拼凑型,姑且以“混合型茶艺”称之。如何严格区分和界定茶艺类型及其概念,如何进一步发展和规范茶艺事业,都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一.茶艺的形式美
茶艺的表演形式是很独特的,一方茶席、一张茶几、一套茶器、一位茶艺师就可以进行表演了,如果需要或为了加强效果,还可以配解说词,还可以配音乐,还可以配一名乃至数名茶侣(协助茶艺师表演的人员)。因此单从形式上看,茶艺表演和戏曲表演(注:这里所说的戏曲主要指昆曲和京剧,下同)最为接近。这种形式的好处是简洁集中,主题鲜明,能一开始就引起观众注意。不足之处是表演形式较为单一,内容大同小异,缺少变化,其艺术性和观赏性相对于戏曲要逊色很多。今后能否使茶艺和戏曲紧密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改变,在蠢猜故事和情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使之更加趣味化和艺术化,我以为值得一试。
当然在趣味化和艺术化的同时,也要注意茶艺的实用性和独特性,说到底,茶艺只是一门茶叶冲泡艺术,衡量茶艺表演成功与否,除了程式编排、文化带纯型内涵等诸多因素外,与冲泡出来的茶品质量也有着直接关系,切不可为茶艺而茶艺,仅就这一点而言,茶艺表演又要比戏曲表演难度大了许多。
茶艺的形式美还体现在茶艺表演者的服饰和扮相上。一般而言,茶艺师及其茶侣服饰以简洁、明快为主,而且很有些复古的意味在里面,类似于戏曲里的青衣。因此在设计服饰时,诸如头发的样式、头饰的选择,服装的颜色、式样,衣领、衣扣及袖口、裤脚的纹饰等,都要和整体茶艺表演氛围相协调,最忌讳庸俗和脂粉气。茶艺师能否带手镯可以区别对待,纤纤玉腕上挂一环温润的玉镯更能增添茶艺表演的观赏性,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化妆,小型场合的表演以不着妆或仅着淡妆为主,如果是较大场合,不妨着浓一些的妆,可以参照戏曲青衣的扮相,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茶艺师及其茶侣是不主张用气味浓烈的香水及化妆品的,诸如指甲油、紫色眼影、大红口红之类的也不主张用,因为这和茶艺表演的整体气氛不兼容。色彩及气味很柔和很淡然的香水和化妆品可以适量用一些,但切不可过二.
茶艺的动作美
茶艺动作包括手的动作、眼的动作、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相对于戏曲表演而言,茶艺表演动作很简单,如何在舞台上通过简单的道具和动作语言把茶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充分展示出来,对茶艺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仅就茶艺动作语言而言,国内外茶艺专家和茶艺师有不同见解,但也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定:茶艺师上场及谢场时,要行半鞠躬礼,行礼时双手可自然交叉身前或垂于身体两侧;茶艺表演开始时手的动作要逆时针划圆,这是对客人的尊重;手臂运动要自然柔和,以曲线为主,柔中有刚;脸部要面带微笑,口唇自然微启,视线要随着双手动作流动等。这些都还是一些粗浅“功夫”,距离茶艺表演的要求还很远。单靠“兰花指”“凤凰三点头”之类简单动作语言显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趣味和要求,应该有创新、有变化、有突破,应该把茶艺表演提升到新层次、新品位。因此我个人以为,今后的茶艺教学和培训应把形体训练加进来,而且要占据一定的份额,否则茶艺的动作美就无从谈起。
三.茶艺的结构美
茶艺结构包括两个概念:位置结构和动作结构。位置结构指舞台、茶器、茶艺师之间的裤团关系和构成。由于茶艺表演最初给观众以视觉冲击的就是位置结构,因此如何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更趋于合理,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相对于戏曲表演而言,茶艺表演是静止的,占用的舞台空间也很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在舞台背景布置及灯光上下功夫。譬如在舞台布景上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高、远、深”的透视法,以传统山水画或古典诗词、茶经茶谱为主题,强化茶艺表演的古典美。另外茶席的设计,茶几、茶器、壁挂等、的摆放位置也很重要,除实用性外,也应该考虑其视觉美感和效果。
动作结构是指茶艺表演过程中动作间的关系和构成。由于茶艺表演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茶艺表演应该一气呵成,不能有松散拖沓甚至冷场之感。结构紧凑并不意味着中间没有停顿,和音乐一样,一首传统大曲的时间也只有十几分钟,但其中有强弱,有起伏,有停顿,有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茶艺表演的强弱起伏可以由动作完成,而停顿和变化则要由动作结构来调整。譬如煎水时都有一个等待时间,如何巧妙利用这一时机给观众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至关重要。如同书法和绘画,满纸都是墨会使人感觉喘不过气来,合理留白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果用绘画语言中的“密不透风,疏能走马”来指导我们的茶艺表演,我看很有意义。
四.茶艺的环境美
在谈茶艺位置结构时已谈到了茶艺表演的舞台背景布置,如果是在庭院或室内表演,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在庭院表演时,四周的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最堪入茶,如果有一池春水或一曲回廊,则更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神韵。所以江南园林最适宜于传统茶艺表演,正犹如昆曲最初就是在江南园林里幽幽传唱一样。这里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布景,也不需要任何解说和配乐,甚至也不需要任何观众。四时景物变化就是最好的布景,风声水声鸟鸣声就是最好的音乐和解说,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就是最好的观众。
如果在室内表演,诸如墙上字画和壁挂的取择、博古架上器物的陈设、花架上花盆及花品的选择等,都是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五.茶艺的神韵美
谈茶艺的神韵美离不开前面提到的四点,只要这四点都做到了,茶艺的神韵美也就有了。当然,茶艺的神韵美和茶艺师的表演及茶艺程式的编排关系最为密切。茶艺神韵是一个比较抽象和空灵的概念,但她又离不开具体的茶艺表演形式,是一种更加理性化和精神化的东西,也是认真咀嚼后的心得。
譬如绘画,古人区分绘画作品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其中神品、逸品最有神韵。再譬如诗歌,《沧浪诗话》区分诗歌为九品,九品外还有神品,其中神品为诗歌美之极致。
茶艺神韵也是如此。茶艺表演可以区分为上品、下品和神品。举凡那些没有个性,没有特点,东拚西凑的“混合型茶艺”都属于下品;举凡那些编排合理,有一定茶文化内涵的茶艺表演可归为上品;神品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个性、有特点、有一定的茶文化内涵,更要有一定的茶道精神在里面,更要有一种神韵在其中,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为茶艺表演之极致。如何使茶艺表演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呢我以为除了上面谈到的四个因素外,茶艺师的个人修养和气质以及对茶的感悟尤其重要。茶艺表演到了一定境界时,所表演的形式甚至内容已经淡化了,重要的是表演者的个性表现——准确点说是人性的表现。如何处理好其间关系,如何把善良美好人性通过茶艺表演凸现出来,不仅是一个优秀茶艺师应该经常思考和实践的话题,也是我们评判茶艺表演有没有神韵的标准。
茶艺神韵还和茶道精神有关,这一点在茶艺欣赏里谈。
六.如何欣赏茶艺
一套完美的茶艺不但应该包括一定的程式,更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茶道精神。而我们欣赏茶艺也应该由这三个方面入手。
茶艺程式虽然繁复,而且各具特色,但不外乎备器、煎水、赏茶、洁具、置茶、泡茶、奉茶、饮茶这几个基本程式,关键是看其间的关系和构成。一套好的茶艺程式总是针对某一类茶叶精心设计的,程式安排总是以能最大限度体现该类茶叶品质为基本出发点,而且始终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通过茶艺表演,把茶品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相反,举凡那些有违茶理茶性,不能体现茶品特点的茶艺程式都是不合理的,纵然表演者使出浑身解数,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先天不足是很难通过后天努力来滋养和弥补的。
茶艺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一套好的茶艺程式应该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茶席、茶器、茶品、服饰设计乃至解说词、音乐配置等,都应该有历史文化的影子,这样才显得厚重,才更具特色。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对茶艺的影响也是如此。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茶艺设计者应该认真总结和对待,使茶艺程式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验,最终登入文化艺术殿堂。
茶道精神是一个较为严肃的话题,因为中国人轻易不言“道”,但“道”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茶道精神是茶艺表演的灵魂,是评判一套茶艺程式好坏的重要因素。一套好的茶艺程式应该包含茶道精神在里面,否则其艺术和文化内涵就无从谈起,也就没有“神韵”之说了。目前我国茶艺表演仍然只停留在“艺”的层面上,能否在今后的一至两年内向“道”靠拢我以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向“茶道”靠拢,就必须解决中国茶文化、茶艺、茶道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方面陈文华先生在《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一文中已解说得相当透彻,读者可以参阅。另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中国茶道精神问题。那么什么是中国茶道精神呢目前明确提出的有很多,如台湾茶学家林馥泉先生最先提出“敬、雅、洁”三字;台湾茶艺协会提出“清、敬、怡、真”四字;范曾平先生提出“和、俭、静、洁”四字等。虽然有叫“茶艺精神”的,有叫“茶道四义”的,但都可归属茶道精神。大陆方面,庄晚芳先生提出“廉、美、和、敬”四字;程启坤、姚国坤先生提出“理、敬、清、融”四字;陈香白先生提出“七义一心”说,认为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林治先生提出“和、敬、怡、真”四字;作者本人也提出“清、合、空、真”四字(见拙作《冷香斋煎茶日记》),并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一个“真”字。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至于是否需要统一,我个人以为目前尚无此必要。中国和日本不同,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一方茶席,一罐抹茶,几件茶器,一间小小的茶道室已然具足,“清、敬、和、寂”四字便可将岛国茶道精神网罗无遗。而中国的情况则复杂的多,仅茶品就有一千多种,能表演的茶艺程式也不下数十种,而且各地在人文历史、文化传承、风俗习惯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要用简单的几个字来囊括其茶道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
茶叶是一种代表和平、环保、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饮品,茶艺表演是传播茶文化的一条最直接、最富有生命力和艺术观赏性的最佳途径,我们要通过茶艺表演,在民众中提倡和推广科学健康的品茗方法,籍此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茶文化事业的得失成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中国茶艺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我以为十分重要,应该成为今后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阅读完本文《茶道内涵__茶道内涵是什么》,您是否对此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呢?请继续关注www.entea.com.cn,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标题:茶道内涵__茶道内涵是什么
本文地址:https://www.entea.com.cn/cyjk/1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