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恩阁 > 茶与健康 > 2018年茶中国出口最多的国家

2018年茶中国出口最多的国家

浏览数:

茶叶营销的市场现状 (一)

茶叶营销的市场现状

优质回答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茶叶行业已逐渐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行业,备受国家重视。2019年,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茶叶种植国、世界第一大产茶国,还是全球茶叶出口的主要国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茶叶进出口增长受阻,贸易形势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1、茶叶行业进出口现状:出口为主

2017-2019年我国进出口总量呈上涨趋势,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达36.66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0.5%;进口量4.56万吨,同比增长19.3%。我国茶叶出口规模远大于进口规模。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物流不畅,企业开工延迟,中国茶叶对外业务遭受阻滞,进出口量都出现了下滑。2020年上半年,出口总量下降,为17.6万吨,同比下降1.7%;出口总额为9.94亿美元,同比减少7.7%。

2、细分产品进出口特点分析

我国出口的主要茶叶品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2019-2020年,绿茶是主要茶叶出口品类,2019年中国绿茶出口达30.39万吨,占出口总量的82.8%。2020年上半年,绿茶出口量占比提高到了84.3%。

我国进口茶叶中主要产品为红茶。2019年红茶进口量为3.64万吨贺扒稿,占总量的79.9%;2020上半年我国红茶进口比例变化不大,占比80.2%。

2019到2020上半年我国茶叶进出口均价均出现了整体下滑,但是,红茶的进出口均价却出现了逆势上升。2020年上半年我国茶叶出口均价为每千克5.22美元,进口均价为每千克2.54美元;红茶的出口均价从每千克9.91美元增长到了每千克12.14美元,进口均价从每千克3.46美元增长到了每千克3.7美元。反观其他主要茶种例如绿茶、乌龙茶的进出口均价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3、进出口地区分布现状

从出口省市来看,近几年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中国茶叶出口省市向中西部战略转移的趋势明显。具体来看,浙江省继续保持领先,上半年茶叶出口7.8万吨,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44.4%,同比下降1.1%;其后四位依次是安徽省、湖南省、福建省、湖北省,茶叶出口量分别为3.1万吨、1.7万吨、1.2万吨和8,205吨。其中,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茶叶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同比分别上升17.8%、6.7%和4.7%。

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六大洲129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非洲是我国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市场,合计占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的80%。按量排序,主要出口国家有依次是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和加纳,摩洛哥占出口总量的22.7%;

2020年上半年,我国对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加纳等国的茶叶贸易总体稳定且呈不同程度增长;对美国的茶叶出口大幅下滑,同比下降了33.4%。在当地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物流不畅、需求不稳以及实施入境货物禅孝管控措施等是影响茶叶订单执行或新订单萎缩的主要因素。

2019年按进口量,印度和斯里兰卡是我国进口茶叶的主要供应国,分别按进口量占比30.8%和29.5%,其次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等其此芹他国家和地区。

2020年上半年源自斯里兰卡和印度的茶叶进口量分别为5328吨和4122吨,同比分别下降为19.1%和19%,占我国上半年茶叶进口总量的30.8%和23.9%。

4、进出口趋势展望

虽然2020年全球被疫情席卷使得茶叶进出口规模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政策利好等方面,在未来茶叶进出口规模还是有望增加,但是茶叶进出口的市场单一和结构失衡现象会继续保持下去。

—— 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怎样看待中国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

优质回答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非常蓬勃,并且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从文化还是生活习惯出发,饮茶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休闲模式,并且茶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跃进。茶行业无论是对外销售还是对内生产的数量都非常庞大,并且每年都以跃进式增长。如今茶叶市场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茶叶消费量居高不下,以铁观音为主的茶叶产品,市场份额比例高。同时茶商非常多,行业准入门槛低,茶叶产品种类丰富,侧重方向非常不同。并且能得到多个行业与领域的支持,无论是散装还是精装产品的销售都非常好。

多元发展势头猛烈

为何茶行业未来发展势头非常猛烈?因为茶行业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拥有强劲的发展动力。饮茶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还是历史文化的展现,所以在茶叶资源发展过程中,其包含蠢脊着饮茶方法、茶文化、采茶表演等等。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基础上,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资源还能变成药品、食品,逐渐形成价值高、特点鲜明的资源价值链条,并且其后续发展拥有无限潜力。同时这种发展方式还能解决茶行业现存的产能过剩、储存挤压等问题,为其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发展提供机遇

互联网发展势不可挡,其能对茶行业起到颠覆性的作用,并且还能变革茶行业发展模式、销售模式以及经营模式。例如如今开发新型的饮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带蔽渗饮茶的知名度。并且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与研究,还能在掌握消费者要求的基础上,动态调控茶行业的发展策略以及方针,形成亲密的互动。如今互联网加快了信息传播,让生产、销售和运输更加方便,能够提高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传统的销售方式和组织环节,为人们提供更加有趣、丰富的销售方式。

成熟的销售模式

茶行业的传统销售模式不仅集中处理茶叶产品,也不能保证企业的效益。如今从以立顿为主的超市模式到天福茗茶的连并迹锁模式都能说明,如今销售模式的成熟与高效。所以可知,未来茶行业的发展非常蓬勃,并且还能逐渐改善其生产、销售和传输方式,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成熟且高质量的茶叶产品。

广东丰顺2018年春茶产值逾7亿吗? (三)

优质回答6月30日,2018广东・丰顺高山茶文化节开幕式在梅州市丰顺县新世纪文化广场举办,40多家参展茶企带来上百种高山好茶。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在开幕式上表示,2018年丰顺县春茶产值7亿多元,同比增长14.4%。该县将在十万亩茶山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高山茶振兴五年计划。

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丰顺县域内有500-1000米高山547座,1000米的高山57座。茶叶主产区四面环山,云雾缭绕,平均海拔在800米,土壤游行多为赤红壤,十分神正哗适宜茶树生长。

据介绍,截至2017年底,丰顺全县高山优质茶叶种植面积10.36万亩,其中采摘茶园(含三年及)8.32万亩,新植茶园2.04万亩(三年以下)。

目前,龙岗、丰良、八乡山等镇是丰顺县优质茶叶的主产地,主要种植品种包括本地小叶乌龙、金萱、雀舌、水仙、单枞、杏仁香、鸭藤香、八仙、竹叶香等。截至2017年底,丰顺县已有近百家茶叶企业,其中广东省级龙头企业有6家,已经成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和高端茶叶供应清枝地。

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表示,目前丰顺高山茶产业种植、加工和流通环节等从业人员2.7万多人,茶企等经营主体已成为丰顺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示范带动农户11000多户。该县将实施高山茶振兴五年计划,通过推动茶叶的转型升级、品牌再造、产销对接,让高山茶价值更高,茶农受益更多。

广东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陆国煌表示,该厅将进一步支持丰顺培育、推广一批绿色优质茶叶品牌,支持粤东山区将绿色优质特色农业培育成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战略产业。

此次丰顺高山茶文化节系列活动历时两个多月,摄影大赛、茶叶产销对接会、茶产业发展交流会等先后举办,累计签约合同订单已超过3亿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泰国、越南到台湾,跨越与塑造边界的茶 (四)

优质回答茶在中国台湾与许多国家是习以为常的饮料,不但日常生活随处可见,也有规模庞大的国际贸易,涉及复杂的生产、运输、消费网络。茶叶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但改变地貌,也影响人际与社会,甚至是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国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副教授洪伯邑借由探索东南亚的茶与中国台湾之间的千丝万缕,追寻超乎地图界线之外的各种互动。

中国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副教授洪伯邑。(刘馨香摄)

洪伯邑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就读人文地理学博士时,到中国西南部寻访研究题材,意外得知云南闻名的普洱茶,其实和中国台湾关系密切,便朝此一领域钻研。回中国台湾任教后,仍然延续「茶」这个主题,陆续探讨泰国、越南茶产业与中国台湾的关系。

梨山到金三角化军人为农夫

金三角地区位于泰国北部边境一带,与缅甸、寮国交界,曾经是鸦片毒品的生产基地;如今不再有罂粟种植,地景转变为果园、茶园、农田,呈现健康清新的风貌。关键在于 1968 年开始的「泰王山地计画」,泰国官方引进外来的农作物与技术,协助当地居民栽种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不再依赖罂粟,而中国台湾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1968 年开始的「泰王山地计画」,泰国官方引进外来的农作物与技术,协助当地居民栽种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不再依赖罂粟。图为罂粟花。(Pixabay)

泰国官方之所以信任中国台湾,是因为中国台湾已经有类似状况下的成功经验。中华民国 *** 来台以后,有计画地深入山林获取资源,又为了安置退伍军人,尝试在高海拔地区开发农业——化军人为农夫,建立梨山的福寿山农场等据点。

中国台湾地处热带与副热带,却能顺利在高海拔地区种植多种温带蔬果作物。山地开发虽导致环境破坏等后遗症,却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计。如苹果的成功种植,让 1970 年代梨山的环山部落,一度比台中市区更加富裕。

前任泰王蒲美蓬的堂兄毕沙迪亲王,是当时负责泰王山地计画的代表,他观察到泰国北部的气候条件与中国台湾山地类似,决定与中国台湾展开农业合作,即使双方 1975 年断交后仍持续执行。事后也成为前泰王蒲美蓬的一大政绩。

中国台湾与泰国牵上线以后,也间接帮助到泰国北部的中华民国遗民,身处「异域」的泰北孤军。

前任泰王蒲美蓬的堂兄毕沙迪亲王。(Monarchians,Wikipedia) 从异域到茶乡

国共战争结束后,中国西南部仍存在 *** 的军队,不少人不愿意前往中国台湾,最后辗转抵达泰国北部落脚,被称作泰北孤军。此后相当一段岁月,泰国 *** 无力掌握其北部疆域,任由 *** 游击队、毒贩流窜;而孤军在缺乏中华民国支援下,必需自力更生,涉入毒品等贸易,在夹缝中求生存。

1981 年的考科考牙战役,孤军协助泰国 *** 肃清 *** 游击队,之后取得泰国公民身份,名义上正式解编。此刻泰国 *** 表面上排除了国境内干扰统治的不安定因素,实际上还需要新的经济因子,才能确切统治难以掌握的北部领土。前述的泰王山地计画,便能达到编户齐民的作用。

茶、咖啡亮仿、苹果、梅、桃等作物,摆在不同时空环境下,能带来不一样的影响。泰国北部原本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难以统治,引进新的农作物与技术、丈量土地、建立新的人际与产业网络并和外界市场接轨后,地貌改变了,许多本来暧昧不明的关系随之清楚,国家机器得以深入原本难以企及的层面,充分利用自然与人力资源。

图为泰北孤军滞留的「美斯乐」村落。(Wikipedia)

洪伯邑的研究指出,农作物与技术的移植,同时具有经济与政治的效果。此敬让纤一模式先由中华民国在中国台湾的高山地区实施滑数,类似的过程也发生于泰国北部。中华民国对泰国的协助,也维系了双方断交后的外交关系。

战争与毒品的时代过去后,孤军后裔仍需要营生。随着泰北孤军的情况为中国 *** 内知悉,中华救助总会(改名数次,简称「救总」)也投入支援,又在 1990 年代将中国台湾培育的茶种引进泰北。尽管茶与其他农作物皆来自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农技专家也两边支援,茶一开始却限于华人种植,没有交给泰国原住民。农作物与技术的转移,使泰北华人由军人转型为农夫,还有些成为资本家。

中国台湾人眼中的泰北异域,接受源自中国台湾的农技资源后,发展为新的茶乡,呈现他乡变故乡的转换。不过边界不是静态的,现在呈现的领域,是过去累积的结果。随着大环境变化及位置、规模都更优越的越南茶竞争,与中国台湾渊源很深的泰国茶业,逐渐退出中国台湾市场,转以泰国国内和欧美、中国市场为主。

中华救助总会(改名数次,简称「救总」)。(Wikipedia) 在越南种植中国台湾茶树

洪伯邑在泰国之后,将目光转向茶产业与中国台湾渊源极深的另一个国家:越南。越南茶与中国台湾的关系比泰国更加紧密,不只因为中国台湾当初出口茶树、技术与资本,投资越南建立茶的产业;也由于如今有大量茶叶,由越南进口到中国台湾。

越南曾经是采行计画经济的共产国家,1980 年代后期才「革新」开放,引进外国资本与技术。1980 年代中期有中国台湾茶商率先进入越南,接着前总统李登辉任内支持南进政策,中国台湾大举向越南出口资本、技术、树种等资源,使越南南部的林同省,发展为规模庞大的茶叶产地。

中国台湾茶的常见品种。(何庭劭绘)

中国台湾茶在移植越南初期,水土不服之外,也面临严重的虫害威胁,一直到 1994 年引进金萱才成功克服虫害。有了能保证产量的金萱作基础,使茶厂经营更有弹性,可以搭配生产青心乌龙、翠玉、四季春等不同茶种,灵活面对市场。

越南茶大量出口到不同国家,需要避免农药残留。为了应付多变的农药标准,越南茶商发展出一大一小两套模式:大型茶厂由数百人运作,几乎全年无休,因为家大业大,有资源聘请专任的文书人员管理农药,确保不论各国标准如何改变,都有能力调整跟上。

至于相对小型的茶厂,本身资源短缺,自家茶园外也与当地茶农签约契作(通常仍有一百甲左右,规模超过中国台湾同业)。他们为了确保品质,发展出另一种管理农药的方案,就是和农药经销商合作,让专业的农药业者直接参与管理。

中国台湾茶移植越南,一直到 1994 年引进金萱才成功克服虫害。图为金萱茶叶(台茶 12 号)。(Wikipedia)

尽管原产地有自我要求,进口时也经过检验,中国台湾人看待越南茶,心中仍常存对农药残留的疑虑,还普遍认为越南茶的品质不如本土茶。并非说越南来的茶就百分之百没有农药残留问题,但就洪伯邑看来,这超越食品安全的层次,牵涉到心理上的认同与焦虑,甚至还有国族建构的因素,是探讨边界、移动、何谓本土的绝佳材料。

什么才是「中国台湾茶」?

中国台湾本身产茶,也习于喝茶,茶叶消耗量逐渐增长;另一方面,中国台湾本土茶叶的产量却逐渐下跌,供不应求。考虑生产与消费,中国台湾必须由越南等国大量进口茶叶,才能支撑国内蓬勃的需求。然而,在中国台湾本土意识发展下,茶成为中国台湾认同的一环,如珍珠奶茶更是成为中国台湾象征之一。假如「中国台湾茶」的原料来自越南,还能算是代表中国台湾的茶吗?

在中国台湾本土意识发展下,茶成为中国台湾认同的一环,如珍珠奶茶更是成为中国台湾象征之一。假如「中国台湾茶」的原料来自越南,还能算是代表中国台湾的茶吗?(Pixabay)

现实上,茶是一种农产品,由于温度、湿度、制程等不同,即使产自同一茶园,每一批茶叶的风味都会有所差异,更不用说不同茶厂、地区。在大量供应之下,为了使每一批茶叶品质稳定,势必需要「拼配」,也就是混合不同茶叶,迎合各种需求。

有些不肖商人鱼目混珠,以劣质茶叶谎称高级;或是替中国茶叶洗产地,伪装成越南茶卖到中国台湾,这些行为不但应该谴责,而且违法。拼配却不一样,这是在市场需求之下,一门高度专业的技术,重要性不亚于种植茶叶本身。

如人尽皆知的英国茶商立顿,英国本身不产茶叶,立顿却能在全球各地收购茶叶,经过拼配后以立顿的招牌贩售。拼配是茶、咖啡等农产品的常态,不会有人批判立顿诈欺。中国台湾人质疑混合越南茶叶不纯,某方面反映出中国台湾人的认同与焦虑:什么是本土?怎样会危害到本土的纯正性?

以地理边界划分,中国台湾本土的界线明确,但是文化上何谓本土?在中国台湾喝进口红酒,显然与本土沾不上边,不过中国台湾人在越南种植中国台湾茶树算吗?越南台茶又销回中国台湾,成为手摇茶的原料呢?

越南与中国台湾表面上国界非常清晰,双方是跨国贸易,但是深思茶的移动,千丝万缕的牵扯,便能意识到洪伯邑看见的风景:边界其实是过程。

以地理边界划分,中国台湾本土的界线明确,但是文化上何谓本土?中国台湾人在越南种植中国台湾茶树算本土吗?越南台茶又销回中国台湾,成为手摇茶的原料呢?(Pixabay) 建构中国台湾本色的珍珠奶茶

明摆着的国界以外,日常生活中边界其实无所不在,而且以多元的形式存在,男性/女性、中国台湾茶/越南茶、金萱/青心乌龙、本土/非本土都是边界,选择喝红酒、啤酒或乌龙茶也是一种选边。边界真实存在,却不是固定不变;借由越南台茶的案例能看到,茶这类非人角色在边界上不断移动,我们的想法与行为,则参与形塑边界的过程。

洪伯邑还提供一个有趣的案例:在中国台湾境外的越南,观看珍珠奶茶的中国台湾价值塑造。

2018 年洪伯邑在越南北部河内的调查,亲眼见证泡沫红茶店的兴旺商机。越南商家为了提升商品价值,必须表现珍珠奶茶的道地中国台湾味。洪伯邑观察到至少有两种模式,一种策略是讲究材料本身,另一种是做足形式。

越南商家为了提升商品价值,必须表现珍珠奶茶的道地中国台湾味。(Pixabay)

要调配出好喝的珍珠奶茶,茶叶要求和直接泡茶不同,这是珍奶母国中国台湾的强项。因此有些越南业者由中国台湾进口依照中国台湾技术拼配出的茶叶(尽管其中不少茶叶,更早之前是从越南出口到中国台湾)。此一模式下,越南珍珠奶茶的茶叶不一定产自中国台湾,但是关键的拼配是在中国台湾进行,应该足以展现中国台湾价值,说服消费者买单。

然而,茶叶从越南到中国台湾,再从中国台湾回越南,不是大家都能负担两层关税。因此另一种策略是,在越南请中国台湾人开设教室,建立品牌,以当地茶叶为主要原料,将原汁原味的中国台湾制程移植到越南。透过对中国台湾茶文化与高端技术的想像,拓展越南的市场。

跨越学术的边界

我们思考事情时,容易采取二元对立的框架,但是跳脱框架以另外的角度看事情,一件事不只一个观点、一项行为不只一种影响,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洪伯邑对东南亚茶的一系列研究提醒我们,如茶这类非人角色的出现与移动,会改变原本的领域界线,对地景、市场、人都造成影响。本土/非本土等各式各样的边界确实存在,边界却也是过程。

洪伯邑认为学者除了研究,也该负起社会责任,让民众有机会认识研究成果。因此他率领学生们举办公众演讲等活动,写作论文与专书发表之余,还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研究写成给大众阅读的文章,集结为《寻找中国台湾味:东南亚X中国台湾两地的农业记事》一书。目标是舍弃难懂的术语,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将严谨的学术成果介绍给大众。

洪伯邑参与撰写之书籍。(刘馨香摄)

探讨东南亚的茶到一个阶段后,洪伯邑的新方向是中国台湾海洋。有句话说「中国台湾有海鲜文化,没有海洋文化」,真的如此吗?洪伯邑不这么认为。如何从中国台湾的海鲜文化重新理解中国台湾和海洋的关系,是他接下来关注的题材。

相关标签: 中国台湾 普洱茶 泰国 珍珠奶茶 立顿 茶 茶树 越南 yahoo 纽虫 圆周率 雷达 康乃馨

中国的茶产业有发展前景吗? (五)

优质回答一、 纵观中国茶产业的现状

综观中国茶产业与市场的全局,从茶资源、茶营销到茶品牌、茶文化等系列现状来看。其运作与建设远远落后与国内外市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障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现在是第一)、出口第三、创汇第四,品牌缺乏,这是目前中国茶业在世界茶行业界排行榜上的真实写照。必须承认,我国是世界茶叶大国,但还不是茶叶强国。所以,未来打造和建设具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牌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工程,是中国茶产业、茶企业走出去的方向和目标。如何让中国茶产业摆脱传统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前中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有名茶,无品牌。物塌这是中国茶人心中一个永远的痛。中国有2000个茶叶生产县,名优茶众多。但说的出的品牌茶却屈指可数,就别提目前茶业界能叫得出的知名品牌抑或著名品牌了!

2.厂家多,品牌少。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字头下属12家省级茶叶公司中,只有4家有注册商标的。全国生产加工茶叶企业有6.7万家,只有近千家茶叶有注册商标的,能称得上品牌的几乎没有。

3.资源多,整合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资源利用,产品定性、核心价值、品牌文化、品牌战略等都需提前进行规划。资源过度分散最为直接影响应是造成企业有效资源、管理成本的浪费。由于中国茶叶资源分散、生产分散、出口一直以散装为主,自然也就只能充当国外品牌茶叶的原料供应商。

4.行业混乱,竞争无序。目前整个中国茶行业内部的产品竞争由于全国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茶叶价格定位标准,故现已演变成较混乱的、激烈的“价格大战”。部分商家甚至违背行业规则,恶意攻击竞争对手,消费者难辨真伪,购买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给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重要是伤害了消费者对中国名茶的信心。

5.品牌概念模糊,品牌意识淡薄。何谓品牌何谓品牌营销、品牌文化、品牌管理、品牌传播、品牌危机及品牌维权等。中国大多数茶企业家均是一知半解,因此有待整个行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服务理念及品牌知识的整体提升和培育。

三、中国茶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要寻找茶产业发展的蓝海

从营销角度来说,传统茶是个红海产业,现代茶是蓝海产业,充满无限的发展空间。茶叶发展基础在传统,而突破在现代。目前茶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茶的产业突破,核心问题在于市场运作,在于品牌建设。烟、酒、茶都是传统的快速消费品。比较发展规模和认知度,就会发现,烟形成了国烟,酒形成了国酒,但是茶却没有形成国茶。虽然倡导茶为国饮,却没有形成让国人都能普遍接受的、共同认知的茶叶品牌。像茅台酒、中华烟,大家都知道。但是茶叶是同宗不同命,同样作为快消品,茶叶消费的地域性特别强。茶叶为什么目前没有形成全国的知名品牌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和企业的投入,以及消费者的期待没有形成合力,最后造成资源分散。如果想做强做大,应该把各级政府的资源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去,通过统一的运营渠道去做产品的市场精耕。

发展现代茶,必突破茶的冲饮方式,改变它的形态之后,给茶叶寻找新出路。一是关注相关学科的技术成果,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茶叶服务。二是跳出茶叶研究茶叶,积极拓展茶叶的应用领域。把喝茶变为吃茶、玩茶、用茶等,将茶叶的功能性成分按抗氧化剂、抗辐射剂等进行开发,广泛应用于日化、食品、保健品罩桐圆、纺织等领域。三是变“加工”茶叶为“制造”茶叶。按照“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的理念及目标消费群的特征需求,进行茶产业优化突破技术研究与创新产品开发。

2、四个方面下功夫做精茶产业

浙江绿茶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下一步浙江绿茶将在稳定面积,稳定产量,提高品质与效益的思路基础上,以打造浙江绿茶品牌为主线,以现代园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充分利用人才、技术、文化和品牌的优势,加快浙江绿茶发展。省农业厅将实施新一轮企业规划,培育龙井、名优绿茶、早茶、浙北茶四个特色产业带,通过提升茶叶基地加工技术,加强现代园区建设,搭建推广平台,推进浙江绿茶产业化和现代化,促进我省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把茶叶这一富民产业做强做精,可以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加强产业化要素优化组合。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培育,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主导产品的定位,这些方面要一一明确目标;二、加强目标市场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拓展多渠道销售方式,通过轮启目标市场专卖专营、直销体系构建等方式提高产品效益;三、加强推广宣传,重点打造松阳茶国家地理标志。通过地理标志的使用和管理,使松阳茶叶的市场知名度更高;四、要充分运作好中国茶商大会。中国茶商大会是最具影响力的茶叶节会,建设和打造好茶叶节会品牌。

3、茶品牌应有更多文化内涵

中国茶宣传比较喜欢利用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看得多了就发现故事比较同质化。茶文化如果要追根溯源,我们能在历史上找根源的只有《茶经》。陆羽为了写《茶经》,跋山涉水走了很多省份。所以信阳毛尖等很多茶叶宣传都是把陆羽搬出来,这就使得茶文化很深。但是,各个地方的茶文化没有区别,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竹叶青第一个在中国茶市迈出了做高端奢侈品的步伐,“与己论道,巅峰已随心”的精神境界,是5000年中国文化积淀才孕育出的文化,竹叶青把茶的极致、优雅带给了世人。竹叶青茶叶从《道德经》里找依据,在成都和北京建造了生活体验馆,把道家文化中的“道法自然”运用到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上。“平常心,竹叶青”。许多人正是被这句看似平淡的话语打动,才认识了竹叶青,并将之作为自己的生活态度恪守着。将品茶延伸为一种生活态度,重新诠释茶文化的内涵,从清醇淡雅到平常心。成功的品牌文化,竹叶青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茶叶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文化是个大概念,有精神的层面,也有物质的层面。除了向历史追根溯源外,它还可以往生活方式上去靠。比如松阳银猴,“千年古县,田园松阳”就是一个很好的点,因为松阳就是松古平原最大的盆地,周边是高山,其实是桃花源。初中课本就有桃花源的描写,我们就可以从“田园、桃花源”这些字眼去宣传名优茶。通过意境描述,让人喝到松阳银猴,就能想到桃花源。

4.未来主攻五方面

茶产业要在未来主攻五方面:一、做好品牌培育和企业培育,全面推行一县一品,加快全市区域品牌的建设;二、要进一步提高茶产业科技水平,注重科技队伍建设,注重对外合作,加快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新工艺的运用,推进产业现代化;三、要加强产业营销体系建设,做好茶叶展示展销和推介,争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有我们丽水茶叶的门店,国外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四、进一步做好产业延伸,用工业的理念改造传统茶产业,引导工商资本来投资茶产业,实现茶叶从粗放产品向高端产品延伸,从粗级加工向深加工延伸,茶产业从传统的农业产业向文化、旅游产业延伸;五、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茶厂的优化改造、产品的质量体系认证、行业的自律规范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确保茶叶的质量与安全。

阅读完本文《2018年茶中国出口最多的国家》,您对2018年茶中国出口最多的国家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关注www.entea.com.cn,我们将为您带来更多的内容和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标题:2018年茶中国出口最多的国家
本文地址:https://www.entea.com.cn/cyjk/7446.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