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恩阁 > 茶叶知识 > 2021年杭州喝茶资源群

2021年杭州喝茶资源群

浏览数:

世界上产茶、饮茶最早是哪个国家? (一)

世界上产茶、饮茶最早是哪个国家?

优质回答是中国。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早袭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扩展资料

茶叶”一字最早的书面记载是西汉王褒的《僮约》,提到了“武都买荼”、“烹荼尽具”。荼是茶一字的早期写行带法,当时以“荼”表草药或滋养品[8]。汉阳陵中发现小叶种茶树的嫩芽,但或许是作为蔬菜下饭。至少从三国、两晋、南北朝起,中国已有喝茶的风气。

唐代开始茶在中国兴盛,并传播到周边地区,如日本等地。约在中唐时,“茶”字从中分立出来表示今义。

据顾炎武日知录卷十考,秦人取蜀后方将饮茶文化带入中原,蜀人饮茶习惯无考;陆羽后“荼”字少一笔成“茶”。

唐朝烹饪主要采用蒸煮的方式,宋朝烹饪主采煎炒,但两朝茶叶皆采蒸青。蒸青比炒青味苦,是故唐朝加调味料。宋茶研膏,却失了茶香。元朝散茶或采炒青。朱元璋认为旧有贡茶工艺过于劳民,“废蒸改炒”、“废团改散”,两百年后“揉而焙之”的炒青散茶成为主流。

朝鲜自善德女王时与唐战争,带入茶文化;兴德王三年遣金大廉入唐得种子,并植于地理山(今智异山南面双档睁芦蹊寺一带)。

日本或经遣唐使传入,天平元年已有天皇赐茶礼俗,最澄带回茶树种子种植在比叡山。国风文化时期饮茶文化一度没落,荣西推广后才复兴,但只蒸青、点茶,不研膏,发展成抹茶。日人又从明朝学了冲泡饮茶,结合成今日煎茶。

通过茶马古道的发展,茶也因此传入藏区,在11世纪时所形成的跨越青藏高原的贸易路线。

十七世纪时,茶被带进欧洲,随后传遍世界。凯瑟琳王后1662年嫁给查理二世后,带动整个英国贵族社会的饮茶习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茶史

中国人有多少人在喝茶? (二)

优质回答我在2015年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墙上看到的中键兆搭国茶叶产量比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产量由多到少依次为: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但是这个数据并不稿拿是新的,产量多代表的就是市场接受人群更多吗?真实的市场猜银情况又是如何?想必每人制茶人和喝茶人都想知道,2016年大家都喜欢哪种茶类呢?

中国是一个茶文化大国,茶文化的变迁,正是反映社会的变迁。从唐代的茶饼,到宋代的抹茶,再到明代的散茶,每个时期人们对于茶叶的喜爱方式都不同,所以我们需要知道中国现在大家是喝哪种茶呢?

我们的疑问是茶叶产量和喝茶人群的比例是呈正比吗?看下面投票结果您就可知道了,需要越多人投票,数据才会越真实,您的支持!2016年中国人喝茶趋势调查报告需要您的支持。

请您随时关注此份报告,因为会随着投票的人数增多,数据才会开始真实哦。

天下一人白茶,我们只做白茶。

杭州西湖喝茶去哪儿好 (三)

优质回答西园酒廊

得天独厚的汪庄是人们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位于浙江西子宾馆(汪庄)内的西园酒廊,其实是个喝茶的地方。最大的特色在于让你感觉湖水就在身边荡埋郑漾,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需要提醒的是,进门会被保安拦住,你差液拆就告诉他去喝茶。

地址:杭州市南山路37号

蓝宝茶楼

整个茶楼布局疏密有致,清朗自然,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茶客对于传统中国茶文化的无限遐想,又在每个细节处精致地传达着中式韵味。

地址:杭州市保俶路43号

青藤茶馆

杭州人都知道的茶馆,那里所有的窗子永远开向西湖。那里没有那种到处可见的藤椅,一色老老实实的木圈椅,搭着方大红缎面的棉椅垫,一派温柔敦厚的样子。

地址:杭州市湖滨路22号

黄龙茶艺馆

黄龙洞之侧,紫云山脚下,依山傍洞,风景独优。茶艺馆的纯木结构、仿古建筑是其一大特色,隐于幽幽绿树中,给人无限遐想。茶馆有特色的茶艺表演,茶艺小姐们各怀绝技,如"韩信点兵","金鸡三点头"等。

地址:杭州市曙光路57号

关于杭州更多信息推荐:

杭州有哪些老字号?杭州老字号一虚枣日游杭州大型的特色演出有哪些?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杭州又出打卡胜地,4个男友合开最美餐厅,汪涵悄悄站台 (四)

优质回答王彬、张晓晓、沈国斌、李寂莱,

是相识多年的好友,

虽然从事不同的行业,

但因为审美趣味相同,

2018年,4个人决定在杭州西溪湿地旁,

建造一座3000平米的秘境,

2020年11月,空间终于完成,

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每到杭州必来。

两栋西式的老建筑,

被改建成了一处中式、现代、时髦的空间。

16间独立餐室,每一间都带有一个茶室,

不用转场,

就能在这里吃饭、喝茶、聊天,

完成中国人的聚会。

4个好友拿出自己压箱底的宝贝来布置,

每一间都是一件艺术品。

在茶室“柿间”,

他们还从家里拿来了

80年前的留声机、

明末清初的小底足猪油白德化杯,

墙上的字画时不时就换一幅,

在这里一起喝酒、听音乐、甚至是唱戏。

王彬说:“只有对生活、生命、 美食 有热情,

一切才会变得有意思,

这里几乎是没有限制的,

大家就是敞开了在玩!”

撰文 白汶平 责编 邓凯蕾

王彬是个70后,出生在山东,早年去了深圳,后来又被朋友召唤来了杭州,从此在这座城市扎根。

在王彬眼里,杭州有独特的味道:“有的城市特别洋,有的特别大,我觉得杭州就特别’中古’,可能跟杭州是南宋时期的首都有关。”

杭州有“两西”,第一是西湖,第二是西溪。相较于西湖,王彬觉得西溪的美更天然、更野趣,2万多亩的湿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难得。

2010年左右,王彬正式搬到西溪来住。2018年,他又决定和另外3个朋友:张晓晓、沈国斌、李寂莱,一起在这里造一座“秘境”。2020年11月,这座“秘境”终于完成。

4个好友一起造秘境:

一个3000平米的中式园林

王彬和他的好友们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张晓晓是建筑师,沈国斌做房车营地,李寂莱是广告行业的、也喜欢收藏器物。

因为都爱喝茶、喝酒、喜欢 美食 ,所以常常聚在一起,成了很好的朋友。

这里原来是两栋西式建筑,4个人有共识,希望可以改造成一个中式的、现代的、时髦的空间。

大家放心地把造房子这件事交给了张晓晓。

张晓晓说:“看到这个场地,我就想做一个园林,但要把传统园林的符号系统去掉,比如形制和纹饰等等,让建筑空间安安静静地和西溪湿地融合在一起。”

访溪上的占地面积有3000平米,分为4个部分。最大的主建筑是餐厅,柿间是独立的茶空间,还有一个户外的宴会厅,以及一个大草坪。

建筑周围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树木,张晓晓觉得,西溪的美就在于“野”,树木保持着自然的生长状态,应该顺着这些枝干的线条去做设计。

进到入口的地面铺着鹅卵石,大门的开关隐藏在刻着“访溪上”三个字的石墙边。这个拍运闹名字是张晓晓取的,源自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

王徽之有一次想起了朋友戴逵,便连夜搭船要去拜访,没想到到了袭罩戴逵家门口,他却过门而不入的就又回去了,只因“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意思说他已经享受了来找朋友的过程,有没有见到面没有关系。张晓晓希望来到访溪上的客人也都能尽兴。

大厅原来是两座老建筑之间的连接空间,一进门可以看到后面池塘的全景,但这样太薄太直白,缺乏层次。

因此,张晓晓刻意为入口营造了故事性,并没有直接登堂入室,而是做了一个金色的照壁,从侧面进入,在室内形成一个环形的动线,过渡到下一个空间。

金属旋转楼梯是悄激空间中最受欢迎的“打卡地标”,顶光照射搭配灯光艺术家蔡烈超设计的灯。

张晓晓说:“我们其实用了一个比较西式的手法,像一个万神庙的采光顶,然后让顶光直接洒向中间相对比较幽暗的环境,所以这个光的气场很聚合。”

再绕到后方,开一扇窗看向西溪湿地,风景就像长卷一样。

建筑采用自然材料,通过简明的建构逻辑组织在一起,比如檐口断面、各种交接处。

张晓晓说,自然材料的魅力在于,老化和使用包浆都会作为宝贵的时间信息被保存和累积,成为空间氛围的一部分,这是东方人特有的空间美学观。

可以喝茶、喝酒、听音乐的茶室,

放满4个好友最心爱的宝贝

水边有三棵上百年的老柿子树,4个好友一致觉得应该保留下来,茶室“柿间”的名字也因此而来。柿间跟世间又有谐音,有“在世间,出世间”的寓意在。

柿间有一个独立的进出口,设计相对内敛,张晓晓希望来的客人,能带着一种熟人拜访朋友的亲切感。

墙面同样刷成了黑色,落地窗外筑起的灰墙营造了一个小景,让空间聚气,坐在茶室里的人们也可以把更多注意力落在彼此身上。

打通的大空间,一间专门喝茶,一间可以喝酒、听音乐。而更多的时候,茶、酒、音乐并无界限。

室内的软装由李寂莱负责,大到桌、椅、家具,小到唱机和茶器,都是精挑细选,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尤其是书,王彬和李寂莱几乎一人带了一半。

明末清初的小底足猪油白德化杯,是4个好友共同喜爱的器物。王彬说:“这5个杯子是德化瓷,大概是明末清初的,距今有400年左右了。

它应该是在中国白瓷杯里面最好的,现在瓷土已经没有了,所以很难看到这么好的器物。这种白又被称为象牙白,也被老外称为中国白。造型非常美,釉色非常好,所以是我们几个最喜欢的器物之一。”

龙文送给柿间、为柿间定制的那把壶,是4个人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器物。

王彬说:“我们11月8号开业,他在11月7号完成了这把壶,热乎乎的就从上海拿来了杭州,也有事事如意、万事如意的寓意在,我们都非常喜欢。”

因为喜欢听音乐,李寂莱扛来了一台二战时期的黑胶唱片留声机。招待客人喝的每一款岩茶,也都是李寂莱亲自从武夷山找回的“小众私藏”。

起初在布置的时候,身为建筑师的张晓晓看着李寂莱搬了一大堆东西进来,把空间搞得乱糟糟,一度觉得要被“搞砸”了。

但看着李寂莱一点一点地搭配家具和器物,营造空间氛围,最后让柿间呈现出能让人“待得住”的舒适感,张晓晓感叹,这就是一个设计师和一个生活家对于空间布置思维的不同,值得互相学习。

空间完成后,4个人经常在这里聚会,下午泡茶、晚上喝酒,偶尔看看书,听听音乐。王彬笑说这里就像自家的客厅,兴致高的时候他还会唱段戏。

虽然4个人职业各不相同,但因为对于审美和品味都有着相同见解,因此不管今天谁带了什么好东西想来放,或是来分享,和空间都没有违和感。

16间餐室每间都是艺术品,好朋友们敞开玩

访溪上一共有16间餐室,每一间都是独立的。它们和走廊的关系就像酒肆和街道,张晓晓刻意把墙面漆成黑色,以凸现每间餐室门口的金属门牌。

16个房间,每一间都有不同的名字和风格。设计做到一半的时候,4个好友都觉得,如果每间餐室都做得一摸一样,就失去了趣味,于是他们索性各自认领一间房,还邀请艺术家朋友们一起参与布置。

王彬是山东人,他的包间最靠近水,露台直面西溪湿地。他给这间房间取名叫“蓬莱”,那是一处山东的地名。

室内挂了青年书画家尚天潇的作品、净慈寺方丈戒清大和尚写的“访溪上”三个字。茶桌上摆着他从家里搬来的私藏器具、杯子、烛台。

李寂莱平时就喜欢收藏器物,所以他的房间更加丰富。

墙上挂着中国美术学院陈大中教授的书法作品、浙大教授青年画家润松的画作,连餐室附带的洗手间里都挂上了他自己的藏品。因为喜欢喝茶,所以相较于其他餐室,这里的茶器和布置更为讲究。

张晓晓布置的房间,朋友们开玩笑说,一进去就会知道是一个建筑设计师的房间。里面放了很多建筑模型,还有一些他对器物的理解。

王彬还把专做户外野营设计的朋友三风,请来布置了一间房间。

王彬说:“你进入他的房间,就仿佛来到一个旷野当中,有二战时候的煤油灯,还可以继续使用。阳台上放的是一套户外的家具,坐在那里点着煤油灯、弹着吉他,非常好玩。”

在著名设计师兼赏石玩家庞喜布置的房间里,有许多他从苏州扛来的老石头和字画。一般的大圆餐桌上,中间会放鲜花,庞喜却直接把石头往桌上一放,成了独具代表性的装置。

王彬说:“庞喜来布置的那天我也在,他突发奇想把一块石头放在这里,这个房间一下子就特别起来。”

设计师朋友刘广的包厢,则陈列着他的古物收藏,充满了幽微的侘寂美学。

16个房间的共同点,就是都带有茶席,这是一般的中国餐厅所没有的。

张晓晓说:“我们做这个餐厅,同时也是在检讨中国人宴请的方式,现在我们赴一场宴席,常常要经历第一场、第二场、甚至第三场,这其实很不自然,古人一定不会这样。我们应该努力把饮宴空间营造得足够有趣而丰富,让大家在此忘我地欢聚。”

来访的客人不需要转场,就可以喝茶、吃饭。早来的人,可以先泡茶或是在露台看看风景,吃完饭也不一定要坐在饭桌边,可以到茶席上继续闲聊。

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汪涵也爱来

访溪上在2020年11月开业,时间不算长,也没有过多宣传,很多设计师、艺术家、 美食 家就已经来过,其中就包含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紫砂艺术家龙文、美院教授郑力等。

1月5日是汪涵第二次来访溪上,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还是个工地,建筑还没完全建好。他是李寂莱多年的好友,因为都是长沙人,两人一碰面就讲湖南话。

汪涵收藏书画有二十年时间,收紫砂也将近十年,对于茶道具、古美术也都感兴趣,本身他也会写字,在柿间里,他也写了一小幅。

在柿间,4个人和汪涵、龙文、郑力一起喝茶、聊器物、聊生活。郑力当天还写了张菜谱,把大伙想吃的都写下来,还敲了章,约好下次来的时候,就要吃这菜单上的菜。

王彬和朋友们虽然没开过餐厅,但大家都热爱 美食 。“我们觉得,食物的味道30%掌握在厨师的手里,70%靠的是食材的产地。”

4个人共同的要求是,不时令的东西不能上,以及希望去产地购买食材,比如内蒙古的羊肉、湖南的辣椒、沂蒙山的大粉皮、山东胶州的大白菜、温州的黄鱼。

菜色定得了以后,有一回王彬和李寂莱到永福寺拜访月真法师,大和尚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你们应该请郑力教授写写菜谱”。

王彬想到,其实书法大家张大千也是个非常热爱 美食 的人,晚年他在台北生活,和张学良、张群组成了“三张聚会”。每次聚会,张大千都会用毛笔写当天菜品,奇怪的是菜谱老被人偷,成了现在拍卖行里的抢手货。

郑力

溪上帖

34.5 24.5cm 墨,水,中古富阳纸 2020

郑力

蝤蠓帖

24.5 34.5cm 墨,水,中古富阳纸 2020

郑力

昂刺帖

24.5 34.5cm 墨,水,中古富阳纸 2020

趁着郑力来吃饭,王彬特地向他邀约,郑力一口就答应。

连夜写字的时候,郑力为了练习写了好几张,写错了就涂改,没想到完成菜谱后,他反而觉得一开始有涂改的版本更有意思、更有乐趣。

“不管是菜色、器物、收藏,我们不定期做一些调整,所以很多人经常来了说,怎么又变成这样了?我觉得这就是好玩。”

在王彬看来,没有必要去跟别人竞争:“只有对生活、生命、 美食 有热情,一切才会变得有意思,这里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大家就是敞开了在玩!”

部分照片提供:SHIROMIO Studio、稳摄影、Mustard Studio、寂莱、许放、汤汤

2022-02(下)2021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量突破 230 万吨 (五)

优质回答文 / 齐志明 冯松毅

茶叶消费加快升级

“品茗要分季节。我春天喜绿茶,夏天多饮乌龙茶与铁观音,秋天偏重普洱与红茶。品上一杯自己喜爱的原叶茶,满口生津、唇齿留香。”家住河北石家庄市裕华区的80后陈飞是一位喝茶爱好者,由于看重茶的口味与功能,在不同时节,他会买上不同品种的茶叶慢慢品尝。

茶为国饮,茶叶及相关制品是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品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茶叶国内销售量达220.16万吨,增幅为8.69%;销售总额为2888.84亿元,增幅5.45%。2021年,各主产区茶叶交易持续回稳,茶叶消费加快复苏,全国茶叶内销总量突破230万吨,内销总额跃升至3000亿元。

消费人群年轻化。年轻一代的茶产品消费需求和偏好更加个性化、多样化,逐渐成为茶产品消费主流。美团数据显示,年轻群体成为相关消费场所的生力军,仅在2022年1月,美团平台用户主动搜索“茶社”“茶楼”“茶舍”等相关关键词的频次达172万次,同比增长805.47%,涉及的团购套餐订单量超1.5万份。

茶叶产品多元化。近年来,绿茶、红茶、乌龙茶传统品类保持稳定,白茶、黄茶、花草茶等小众茶类实现高速增长,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的新中式茶饮行业发展迅速。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茶产品消费呈现多样化、 时尚 化、便利化趋势,各种果味茶、袋泡茶销量年均增幅达到120%,定制化、便携式、小包装的茶饮产品深受喜爱。

高品质产品受欢迎。消费者更加看重茶叶品牌,愿意为更优质的茶叶买单。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研究员杨秀芳认为:“品质是一个企业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希望更多的茶企站在消费者角度,进一步关注细分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分类供给、分类引导,实现茶叶产销有效对接,推动产业增效、茶农致富。”

产品形态不断创新

新茶饮已经成为年轻人饮茶的主流方式,互动体验型茶消费已成为一大趋势。

随着茶叶生产稳定发展,充足、优质的茶叶供给持续为消费市场的稳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各类新业态新模式也给行业增添了新亮点、新增长点。

茶饮市场热度持续走高。近年来,以喜茶、茶百道等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走进大众视野。新茶饮 健康 、 时尚 ,具有社交属性,同时将商品和服务紧密结合,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

“想要一份手炒龙眼生椰冰,再来一份手炒芒芒甘露冰,请问都是现炒吗?”最近,位于深圳南头古城的喜茶全球首家手造店凭借50余款手造新品,吸引众多顾客慕名前来。

走进门店,喜茶在三层店面中对新品进行了分“层”呈现:一楼作为对外窗口,展示手工备料的过程;二楼设有点单区、取餐区;三楼为顾客提供手造纯茶与手调创意茶的品饮与社交空间。

“新茶饮已经成为年轻人饮茶的主流方式,市场潜力很大。”喜茶公司副总裁张骏介绍,经过近10年的发展,喜茶已经在全国约70个城市,开出近900家门店。

中茶协茶饮咖啡专委会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茶饮门店数量超过45万家,现制现售茶饮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现制现售茶饮市场综合产值将突破千亿元。

“茶旅文”融合开辟发展新路径。走进湖南益阳市安化县小淹镇的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4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车间旁边,白沙溪黑茶博物馆、黑茶人文浮雕等建筑特别吸引人。这是由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湖南省茶业集团,按照国家 旅游 景区标准打造的国内首个“茶旅一体化”黑茶产业园,从研学实践、文化交流、 旅游 观光等各个方面展示茶文化和茶产业。

“喝茶要讲究氛围,我喜欢在节假日走进东莞观音山的山顶,在聚缘堂 养生 茶馆体验茶文化。一边看着无尽的绿色,一边泡着工夫茶,这种感觉与在家喝茶是完全不同的。”广东东莞市居民王心月说。聚缘堂茶馆负责人蔡志凯介绍,茶馆专门设在绿水青山之间,这种创意十足的沉浸式茶消费方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体验。

“互动体验型茶消费已成为一大趋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说,要做好茶叶消费场景搭建,注重 健康 、文化的内涵,打造细分场景、推出细分产品,引导形成体验式、沉浸式消费趋势,在茶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刷新消费体验,形成新的竞争力。

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量

“以前,我们主要是坐店经营,等待顾客上门。现在,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江西南昌市天善茗茶茶行负责人吴海青说。

天善茗茶茶行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茶产品集散中心龙鼎茶都内,是2010年首批入驻该市场的茶行之一。目前,龙鼎茶都已建成江西省内茶叶、茶具、茶礼品、茶包装、茶文化商贸集散中心,建筑面积超8万平方米,茶业批发和零售商300多户。

中茶协的专家介绍,在国家标准化战略的推动下,当前我国已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茶叶标准化技术体系,但由于起步晚,加之受茶叶品类多、季节性强等因素影响,导致标准制定仍需持续深耕。推动茶叶流通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协同发力。

“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是茶叶流通的发展方向。”龙鼎茶都相关负责人康春华认为,消费人群与需求在加速细分,茶叶市场要发展,就必须以消费者为导向,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据中茶协推算,2020年全国茶叶线上总交易额约280亿元,同比增长15.23%。2021年,全国茶叶线上总交易额继续增长。

创新驱动,打造好产品。去年9月,广西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梧州茶厂有限公司在推广往年热销产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市场的反馈及需求,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线布局,创新推出了一些中高端产品,如百年陈仓、品天成等,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要以 科技 创新推动中国茶产业升级。”小罐茶副总裁梅江说,要通过在茶叶产业的上游开展集约化种植、在中游提高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在下游加强品牌建设等综合举措,不断完善茶业全产业链。小罐茶在安徽黄山市建设的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全自动化于一体的超级工厂,被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评定为2021年安徽省省级智能工厂。

塑造品牌,提升竞争力。地方政府要培育发展地区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加快推进现代茶业发展,完善当地茶叶生产管理体系,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和培育品牌,引领当地茶叶品牌走出去。

产销企业要重点围绕市场营销和品牌服务,发展现代销售体系,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推动产品向安全 健康 、优质稳定、智能环保方向发展。

市场引导,服务更专业。行业协会要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引导茶叶行业标准协调、创新协同、业务协作、资源共享,促进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的良性均衡发展。

梅宇认为,从聚焦产能发展到品牌建设,我国茶叶流通正面临客群结构调整、多元业态叠加和需求细化丰富所带来的机遇。相信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各市场主体通过持续在绿色、 健康 、社交互动以及高性价比等方面发力,茶消费将步入提质扩容的新阶段,带动茶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量。

感谢您阅读本文《2021年杭州喝茶资源群》,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要吝啬您的分享。同时,关注www.entea.com.cn,获取更多的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标题:2021年杭州喝茶资源群
本文地址:https://www.entea.com.cn/cyzs/15048.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