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恩阁 > 茶叶知识 > 藤条古树茶

藤条古树茶

浏览数:

普洱网红叫什么木那个跳舞的 (一)

普洱网红叫什么木那个跳舞的

近日,#云南普洱一佤族小伙用舞蹈精彩演绎竹楼情歌.

6月30日展开 近日,#云南普洱一佤族小伙用舞蹈精彩演绎竹楼情歌 网友:看了一遍又一遍 #傣族舞 #舞蹈 (来源:@江三木罗•💃🏽(晚9点直播跳舞)).

大家还在搜

缅甸掸邦舞蹈

竹楼情歌舞蹈视频

佤族打跳视频

江三木罗舞神

云南佤族小伙相亲视频

缅甸景颇族舞蹈

佤族

景颇族广场舞蹈视频

景颇族舞蹈风格特点

民族舞蹈视频大全群舞

竹楼情歌桃李杯

缅甸景颇族舞蹈视频

江三木罗舞蹈

景颇女子舞蹈

佤族人会跳舞吗

景颇族舞蹈视频

蒙古族舞蹈视频大全

藏族舞蹈视频

景颇族舞蹈

景颇族舞蹈剧目

景颇舞

佤族是哪个地方的

诸山古茶丨普洱茶界最会跳舞的发型师——“藤条王”坝糯

1月26日身姿曼妙如同女子,且发型非常酷炫有型,它就是生长在双江勐库东半山上的有着“藤条王”之.

诸山古茶

说跳就跳!网红大哥木拉者带你感受原生态乡村生活

01:09

云南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年07月07日

云南十九怪 会跳舞的藤条古树茶 - - 财经头条

9月20日似乎被山风一吹来,就会象傣族“小卜哨”一般扭动着其纤细的身躯,摇过来、摆过去,仿佛在跳舞似的,.

新浪财经

大家还在搜

红木阿冰上当

景颇舞

红普洱

缅甸掸邦舞中缺蹈

木木茶是哪里的

高茉茶

普洱茶木头味正常吗

网红西木西木原名

卖普洱茶的网红是谁啊 - 云南普洱网红有几个(2022推荐.

12月1日茶叶圈的网红明星“小青柑”:你可不骄傲呦 小青柑是柑普茶的一种。直播台上,云南小花和.

tongde.cn.qd8.com.cn

缅甸掸邦木姐景颇舞蹈表演

633次播放

00:44

普观天影

2021年09月19日

思茅阿卯舞蹈 - ROMANIAN GIRL#春节最会玩的up主

02:55

时间:02-06

简介:05:01 舞蹈 天下阿卯是一家 (DJ版) 2022-09-06 11:08 04:08 舞蹈 阿么 阿么 2022-09-06 11:03 03:37 舞蹈Tu vivi nell'aria 2022-09-06 11:00 .

优酷视频官方

卖普洱茶的网红叫什么 - 普洱的抖音网红(今日更新/实时.

11月19日茶友们经常都能听到“小青柑”、“大红柑”等对普洱茶的称谓,普洱茶压饼技巧视频玖玖年普洱茶三四百的普洱茶小青柑作为普洱茶中的网红可以.

jishan.cn.xtxcm.com

普洱茶类抖音网红名字 - 普洱的抖音网红(29日更新/今日.

11月29日普洱茶抖音网红 1云南普洱茶十大名牌 1、福村记:普洱茶十大品牌之一福村记是上榜品牌中最年轻的品牌。有谁知道这个网红的名字叫什么,勐海茶厂.

dengfeng.szhk.hbsztv.com

大家还在搜

红木阿冰上当

红普洱

木木茶是哪里的

江三木罗舞神

普洱茶木头味正常吗

江三木罗舞蹈

阿冰红木视频 红木家具

2012年的木老爷普洱

普洱民族歌舞12 - 佤族群舞《盛世木鼓》 - 音乐 - 高清完整正版.

2019年9月21日普洱民族歌舞12-佤族群舞《盛世木鼓》 是在优酷播出的音乐高清视频,于2019-09-21 00:03:48上线。视频内容简介:普洱民族歌舞12-佤族群舞《.

优酷视频

会跳舞的古树茶——走进勐库坝糯

2020年2月1日临沧勐库镇坝糯村,藤条茶,树卖兄辩种是勐库大叶种,乔木。200多年前,这里的茶农开始把茶叶枝干上的大部分芽叶去掉,只留下尖端的芽叶。枝条光溜溜的.

#第四届彩云奖 #普洱孟连 傣族舞蹈(雀翎)

00:29

时间:2020-10-22

简介:#第四届彩云奖 #普洱孟连 傣族舞蹈(雀翎) - @云舞艺于20201022发布在抖音尘银,已经收获了16.0w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大家还在搜

木老元普洱生茶

网红木森真实身份

网红木森老婆什么背景

木有味茶叶

普洱茶黄印与红印的区别

云南普洱冰岛茶木合精装每合价格

普洱网红路在哪里

普洱茶有木头味道

预告丨火上央视,普洱这支“孔雀舞”美极了! - 文旅头条

2021年10月31日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朱正 文)普洱市孟连县架子孔雀舞节目将于今晚(10月31日)21:30在CCTV-1.

文旅头条

普洱茶类抖音网红是谁 - 抖音普洱茶最火(11月更新/今日.

11月18日生普洱茶属于什么茶类 作为抖音网红的张人0在近期也是高调的官将要入驻虎牙直播,为了能够欢迎这名抖音的大网红,在评论区中很多王者荣耀的主播.

jianyang.cn.xtxcm.com

普洱茶界网红是谁 - 普洱茶界网红是谁 - 茶相关

11月27日如今却一夜爆火,普洱茶里有茶虫叫什么成为普洱茶界当之无愧的“茶界小网红”和茶山热门.

qianshan.szhk.hbsztv.com

普洱茶类抖音网红有哪些 - 抖音最火的茶(今日推荐) - 茶叶

11月24日一点资讯告形式有哪些,吸粉类开屏告合作,网红网络营销合作,滇红茶和普洱茶有啥区别抖音告.

ankang.cn.qd8.com.cn

大家还在搜

普洱网红路

普洱红印和黄印哪个好

网红木森老婆照片

普洱被12人棍击

普洱街舞工作室

网红木森最新消息

普洱茶晒红

普洱红茶

正在加载.

问茶时光2019.10.11~什麼是普洱茶中的「马蹄梗」? (二)

       

马蹄梗或者也叫马蹄口,时常在新鲜的普洱茶中易见,是因采摘时,如茶树的生长还不充分的,芽叶偏短,叶间距也不够,就只好采用这种方法,让整个条索看起来很长,也就是“芽叶不够,梗来凑”。

光光在游访茶山时,发现生长藤条茶的茶区,所见茶箐马蹄梗较多,如:勐库茶区的坝糯大寨。

马蹄梗不是春茶和古树茶独有的标志,也不是高品质的表现,它只是采摘手法的表现而已。

茶农在采摘的时撇采,往下拽着采,这时就会在茶叶上的叶梗或是树上留下一个马蹄梗或是马蹄口。

这种采摘的方法对茶树一种不可逆的伤害,对茶树樱枣也是一种毁灭性的灾害。很多茶树在册颂拦采摘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枝慢慢枯州胡萎,最后慢慢就死掉了。

不要因利而伤茶树之百千生业,珍惜养护好茶树才是茶农生存的长久之道。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勐库古树普洱茶口感怎么样 (三)

【大雪山】

大雪山雄踞双江县勐库镇西北,是孕育勐库大叶茶的摇篮。在大雪山中上部,海拔2200至2750米,人迹难至的原始森林中,分布着目前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大部分树龄在千年。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外观油润呈深墨绿色、无毫。闻之有浓郁的山野夜来香的香气,茶性劲足霸道,存放时间短不宜多饮,特别适宜长期收藏贮存。因地处高山密林,原料采摘艰难,故产量极少。

【冰岛】

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从明成化年引种至今五百多年,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种。在顺宁繁殖变异形成凤庆大叶种群体种。被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勐库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风格各异。冰岛古茶山普洱茶口感: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喉咙部位渐渐有股凉气出来,慢慢的转化为舌头中后部双呷生津,入口的时候几乎没有觉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渐渐的从喉部延伸到整个口腔。生津效果明显持久,主要集中在双呷部位,茶汤糖香,浓度(饱满度)非常高杯盖杯底高香,冷杯后闻出点冰糖香。

【懂过】

懂过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勐库大叶种相传是距今三百多年前有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厚变种。懂过的古树茶叶形穗手略小,是否有勐库大雪山野生茶变种而成,有待考证。特色:此茶香高味浓,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甘甜协调不若冰岛、坝糯,而质量气强则过之。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

【坝糯】

坝糯在双江县在整个临沧市都颇有声名,坝糯声名大是因为坝糯产的藤条茶在双江在临沧声誉最高,坝糯是双江藤条茶园保存得最好的地方,藤条茶园的面积在双江为第一,双江最古老最大的藤条茶茶树就在坝糯。坝糯的藤条茶形表独特,新鲜时芽头滚圆肥壮,绒毛浅绿密厚,晒干后芽头白亮中略带金黄,做成饼茶条索清晰,饼面芽绒闪光,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舍不得饮用,只想观赏、收藏。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大族散,气足韵长。不输易武正山。

【那赛小村】

在那赛小村有大片的竹林,竹子非常粗壮高耸,与卧虎藏龙电影中的竹海相比透出的是那原始的自然之美,竹林附近即是那赛的古茶园,有上百亩,茶树年龄均在400-500年间,少数已达500年,茶树的树围已经超过了80厘米,那赛的茶树很有特点,有明显的古茶树主枝苍劲挺拔,还融合了坝糯藤条茶的茶树优点,在茶树上会有部分的枝条如藤条,直至茶树顶端,每枝发1-2个芽,同样具有较强顶端优势;条索与坝糯藤条茶相比,肥壮程度基本相似;内含的丰富可从这汤色中得到有力的证明,色泽金黄且通透明亮,茶汤入口,含在口中,能品到茶的甜度及丰韵厚实茶汤,茶汤咽下之后有一股果香在四溢在整个口腔及鼻腔之中。回甘生津及形成的喉韵带给人一种轻松畅快的之感,就如同住在此地的拉祜族人一样,他们的生活即洒脱轻松,又多姿多彩,拉祜族人经常在晚间举行篝火晚会,好不热闹;正气塘在小村的上边,那赛大寨则在小村的下边,从树龄、口感、茶质以小村为佳。

【大户赛】

位于双江勐库“大雪山”山系的西半山。茶区海拔较高,有2000米左右。大户赛普洱茶特点:该茶茶气霸道,香浓,彰显临沧茶茶气凛冽风范。茶气强劲,苦味重,但入口即化,回甘快,明显。回甘与生津从第一杯茶汤入喉起,绵延悠远,喉韵润,甜。整个品饮过程甘甜爽口。

【小户赛】

小户赛位于勐库镇北边,距离公弄村委会4.00公里,距离勐库镇18.00公里。国土面积0.83平方公里,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气温20.00℃,年降水量1,750.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核桃等农作物。小户赛在临沧双江很有名气,因为小户赛不仅是勐库面积最大的古茶园,还是双江目前古茶园保留的最多,也是保存得最好的寨子。小户赛古树茶条索肥大,梗圆,叶壮,汤色淡黄清亮,蜜香袭人,高锐,杯底留香。茶水清甜回甘快,水性醇绵持久,茶韵绵长,喉韵舒爽,持久,两颊及舌底生津,耐泡度很高。总体而言: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唇齿留香。条索黑亮稍粗长,芽头滚氏肥大,茶味重,苦涩强,茶质好,汤质饱满,山野气韵强,饮后口中滑润感好、回甘强且久。

【坝卡】

坝卡老茶园不多,现留下来的仅有100多亩,成片的主要在下寨。坝卡离冰岛较近,这两年冰岛茶价格高挺,冰岛老寨茶叶产量并不多,长期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专卖冰岛茶的老板们将目光盯住了坝卡茶,坝卡人只要将茶叶拉到南勐河边,便有老板用车接过来往冰岛方向拉。坝卡人都知道每年从冰岛运出的那些茶中有不少就是坝卡茶,坝卡和冰岛同在一条山脊上,坝卡茶的味道和冰岛茶的味道很相似,外地人根本无法区分哪是坝卡茶哪是冰岛茶。

寻茶故事——我眼中的普洱茶"野花沟" (四)

(原文曾发表于《经济日报》,如今又做了番整理与修改,如若转侍厅载请注明出处,!)

下了两天雨,山路不好走,一下泥石流,一下塌方。老天爷在眷顾一个人的时候,似乎很喜欢用开玩笑的方式,先是不让你走,把路截断,让你绕路,爬山,吃苦。颠簸你的信心,拖延你的企盼,当你行将失望的时候,它又云开雾散,透出一点光芒,给你一丝希望。

从云县到南涧,走高速本来一个多小时,但走老路却耗了我整整一天的时间。老国道向澜沧江一样宛延,风景好,但路况差。导航不老激隐灵,偏偏路还走岔了。下车问路,看到远处有一颗很大的樱花树,寻着绚烂的红色,一路往前,天哪!身边的绿色几乎全是茶树,每一棵都有两人多高,而且越往里走,茶树越多。硕大的樱花树盛开在古茶园中,莫非是"樱花谷"?不对,樱花谷没有古树茶。那就管不了那么多,先拍照,再观察,吃鲜叶,看树龄,探访的程序和套路同以前没有差别。

眼前的茶园不但有樱花,也有其他叫不来名的野花。白的,黄的,粉的,虽然没有樱花那么夺目,却也不失为美丽的补充。茶在花中生,花与茶相伴,这样的环境在云南的古茶园中算不上"仅有",却也非常少见。

"野花沟",这个名字是我取的,虽然没有"桃花源","樱花谷"那么好听,但误打误撞发现这个地方,却是我的幸运。

我跑茶山有一个嗜好,就是"吃鲜叶"。一般人不理解,茶的鲜叶又苦又涩,怎么会让你津津有味,还乐此不疲。然而有病的人就是不一样,记得小时候我还喜欢吃墙上的白石灰。你不能想象一个人的肠胃一旦成为茶叶的过滤器,他对于好茶的渴望是不需要理由的。

这些年,我不记得到底吃过多少鲜叶。每次来茶山,只要遇到新芽,第一片叶子就是我的目标。不管大树小树,不论什么品种,先吃了再说,吃得多了,比较就有了。地域,季节,树龄,气候,光照,土壤,凡是与茶共生的要素一个也不放过。时间久了,好茶的味道,慢慢在心里面沉淀下来。大树小树,向阳背阴,山脊谷底,石生土埋。不同的树,不同的生长环境,味道都不一样,说不上哪个好,哪个不好。标准是有个性的,我喜欢的,说不定恰好是你讨厌的,然而没有关系,天地之所以大美,就是因为它为每个人,每种生命的都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鲜叶遇到唾液就像茶叶遇到开水,出来了什么?出来的有多少?这些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茶叶中的鲜味里面有多少甜?甜里面又有多少香?涩会不会滞留在舌沿?味道与味道之间的包容性会不会从后向前慢慢推送?这些都是我判断这个茶好与不好的标准。

野花沟的鲜叶,入口有淡淡的花香,茉莉醇,芳樟醇,这些名字,听起来很"化学"。但嚼起来很"物理"。鲜叶入口与唾液结合,酶的作用不是催化而是分解,鲜叶里面有什么?有多少?通过咀嚼鲜叶来判断,比正儿八经审评茶汤更加直接,更加客观。

对于茶叶香气,我的经验是,如果嚼碎的鲜叶在口腔中㪚乱无序,没有集中感,虽然齿颊留香,那么茶叶也比较一般。如果齿颊没有香气,那么最好的评价就是跟这个茶说拜拜,说再见。对我来说,真正香高的好茶,淀粉与果胶,甚至纤维素这些东西被分解的粘性会将你口中的"甜"团团围住,香气会从嘴巴跑到鼻子,随时等待与空气混合。就香型而言,如果渣子里的纤维质比较硬,一般来说会出"果"的味道,如果渣子里的纤维质比较绵软,就容易出"花"的香气。然而,有时候也并非如此,尤其是现在人们追捧的单株,让人感觉其变异得让每一棵茶树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当你的味觉还在跟别人跑的时候,或者是自己有时候身体不高兴了。人与茶,茶与味道,所有的所有,就都不能确定了。

正当我的思绪放远时,有一个背筐的老汉从树林中出来,我恭敬地递上一支烟问:"是刚采的鲜叶吗?"

"是"。

"回家吗?"

"不,要先把茶送过去。"

送过去就是卖鲜叶,这个我感兴趣。

跟随老汉进村子,推开大门,我惊呆了,只见诺大的院子堆满了晾晒的茶菁。直接与天地对接的院心,弥漫着似野若兰的花香。不对啊,地上明明是茶,哪里来的花香?我本能地环顾,在满是簸箕的地上行走,绕了一圈,整个院子除了茶,没有别的。

香气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你刻意觅它的时候,它不来,你无铅雀意了,它却来撞你,而且撞得猛烈。如果人的嗅觉会被香气"电"到,我真希望自己的身体就是个导体,没有电闸,而且永不绝缘。

这个院子的主人是个小伙子,30来岁,姓杨,玉溪农校毕业,学的是烟草栽培与管理。我比小杨年长一倍,两代人的距离,按理说会有一些障碍,但小伙子并不跟我陌生。我问一,他答三,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我平时做茶只是摆摆样子,但今天不同。除了想验证鲜叶的味道,我还要找到这个茶叶的香气究竟来自何方? 所幸小杨的舅舅是个做茶的老手,我很庆幸他能那么认真地教我,试温,翻旋,扬抛,什么时候用大火,什么时候用小火,如何通过气味判断杀青叶的老嫩。等回过头播放小杨帮我拍的录像,自己一招一式,还真像那么回事,难怪我们家领导嗔怪我"上辈子就是个农民"。

做茶不丢人,不会做茶,甚至不知道如何做茶,对我来说才是最大的丢人。所以后来回想我自告奋勇,上杆子亲自操刀,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近距离感受鲜叶在高温状态下,内含物由液态转化为气态释放出来的野兰香气。这个香气说不清是哪种香型,但诱人,迷人,醉人,让你欲罢不能。

炒茶的本意是把"青味"赶走。然而让人无奈的是,茶叶晒干,香气成份的其他成员也随之跑掉了。这不是我想要的结局,可这也是所有制茶人的无奈。明明知道是茶叶中有很多好东西,却不能留住。这对于一个视茶为生命的人来说,是最难接受的情况,我们品尝自己做出来的茶叶味道,有时候挺感慨的不是它的苦味,也不是它的涩味,而是遗憾,遗憾于自己无法让一款茶叶的真正味道全部表达出来,这种感觉,想必也许是每一位知茶、做茶人心中都会有的,虽然很多时候我自己心中从来不想妥协,但在现实,我们只能接受茶叶这种遗憾与残缺之美。

"留下来吧,今晚住我家",这是小杨的挽留。我木然,像这个茶的香气一样,连头都不抬就回答"不行,我得走了"。因为我家里还有卧病在床的老父亲。

时候不早了,再见!野花沟,野花沟我还会来,就算现在这里的茶一文不值,我也会做一个走在荒野上的"寻香人"。让野花沟的醇香,融化在我,以及我所渴望的那份平常的汤水中。

其实接触茶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茶里面有很多东西,每一种东西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折射一种思想。有人善于细品、甄别,有人喜欢倾听、认同。而我属于后者,茶于我而言如同一本书,每天要时不时地读一读,品一品,不求专研,但求进步,正如喝茶本身,不求知其味,但求得其趣。

我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那种特别糊涂的人,但从野花沟回来后,不,准确地说,是从我被野花沟的香气震到的那一刻起,我晓得,是自己的缘份到了。我很难说得清楚自己心中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犹如一种宿命感一般,比如说别的东西你可以明确表达推辞,但是缘份不同,相互牵引,念念不忘。最要命的是晩上睡觉,那个香气象幽魂一样,傍在身边,始终有,到处有,不能入眠。整个人像被某种东西绊住一样,不能动。所以说缘份这个东西你很难拒绝,也推辞不掉,因为它本来就是命的一部分,因此我带着野花沟回到了昆明。

而我回到昆明的第一件事就是"试茶",套路不变,碗盏杯碟,评茶的行头一样不少。先比较,后重复,一个个,一次次,反反复复。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试茶是代表大众寻找性价比。但从学习的角度看,试茶就不一样了。要试什么?为什么而试?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你就回答不上来。有茶必喝,喝茶必究,这些年来几成常态。试茶如果只是比个你高我低,孰优孰劣,那优良中差,每个茶的命运就都决定了。

然而,对于一个于茶有深爱的人来说,我更愿意自己是一个尚听故事的人。茶是一本书,写书的人是天地,而读书的人就是你我。

说到了试茶,我不知道试茶除了喝茶,还要听茶、问茶算不算故弄玄虚。反正我是这种人,不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专家学者、布衣绅士,懂茶与不懂茶。来了就问,问来问去,问成了一个"不良习惯"。直到有一天大家都不说话了,安静地等你放公鸡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原来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这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好象不只是味道那么简单了。

再后来,很多朋友开始劝我,野花沟虽然好,但每年茶叶价格一直提高,你拿了根本就不好卖出去,也收藏不了多少,干脆干掉(不要)算了。我也曾想过试图放弃,然而不行呵!那个神精兮兮的香气,经常在,始终在,不论闻到什么,甚至吃饭的时候都会想起它来,反到成了欲罢不能的借口和无法干掉的原因。所以后来我开始想查明野花沟的香气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便因此埋头于各种关于茶叶的资料书籍中,想寻得一丝线索。

因为野花沟地处澜沧江,茶树的始祖大都由中华木兰进化而来,从澜沧江大桥边上的昔宜到小湾、漫湾、再到茫牙,到处都有古木兰的痕迹。野生的,过渡的,人工的,本山茶,藤条茶,二嘎子茶,还有勐库大叶种。这里的茶树,不知多少代同堂,近亲和远亲,裸子和被子,野生和家养,移栽和嫁接,在人类的干预下集合在一起。任由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摆布,形成了澜沧江流域茶树大家庭的种群多样性。

茶树的变异本没有什么规律,进化为毎一棵茶树贴上了多样性的标签。我在大雪山,景东,镇沅,白莺山等多个地区都曾与这种似野若兰的香气邂逅,印像深了,恋恋的 情感 便多了起来。

寻着野花沟的香气,对照资料,我查了一下,野花沟的茶树其实就是中华木兰的后裔。不论外形,滋味,汤色和香气都具有"野"的特征。这个野,不仅荒,而且寂静,如果香气可以用耳朵来听,你会发现这里面没有杂音,只有纯净。

野花沟的茶树从飘变的荒野走来。进化不完全的过渡型品种已经暗含了味道的原始状态,天然的比人工的好,荒野的比台地的好。正如同我比较喜欢没有人居住的地方一样,什么东西都自自然然,人才活得舒服些。

不过这些年大家都 科技 了,茶里面不但有机器的味道,更有化学的味道。原始的,荒野的味道不被人待见,就像如今那些习惯了家教的孩子,不开小灶反而就不能成材。

但我又是个求异不求同的人,批量生产出来的循规蹈矩,从来不是我深入研究的对象。相反,那些原始的、个性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才是我要涉猎的目标。

在我看来,所谓"野味",其实就是野花沟的蓝天和白云,樱花和茶树,岩石和蜜蜂,香樟与芒果,菌类和蕨类,含有水份的腐质土和空气,统统搅在一起的味道。这个味道,农贸市场里是没有的,高速公路能到的地方也没有,凡是人类活动痕迹较多的地方,你都发掘不了。在过去,我曾很喜欢用心路历程来记刻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但后来发现,其实心里面没有路,更好。正如茶叶香气这个东西,能在旷野中纵马放缰的时候闻到,能在你举杯的时候一个人真实的独享。于我来说,那才是天大的畅快。

至于野花沟的鲜叶,表面具有不规则的蜡质结晶,革质化程度高,韧性强。不容易被撕裂。展平在手上会有丝绸从肩上滑下来的感觉。叶背多毛,上手有锉感,如果是春茶,第三叶,第四叶,甚至黄片都能显毫。然而从野花沟的生态环境来看,叶片背面的绒毛并不用来反射光线,而是一种返祖现象。因为野花沟地处澜沧江,海拔不足1000米,没有那么强的紫外线,早晚温差也比高海拔地区要低得多。所以我判断野花沟茶,并不是进化完全的栽培型品种,而是杂交在澜沧江边上会移动的奇妙植株,但想证明这一点却带给我很大的困扰,因为这一切都是我自己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推演,也许说不准最后跟人们所认定的事实恰恰相反。

不过困扰来临的时候,人的潜质最容易被激发,我很享受那种被激发后的忘我状态。一个人躲在屋里,静静地想,解决问题的过程充满挑战,理论和实际不是结合而是碰撞。疑点、矛盾,莫名其妙的思考,换来了早晚会把你搞定的决心。

野花沟的香气与勐库大叶种的香气完全不同,似花非果的味道一旦接触,没齿难忘。青白泛黄的汤色,象玻璃一样透明,看似寡淡,实则浓郁。十年前我在景迈山的长宝家喝野生月光白的时候,就见过这种汤色。但凡野茶,不呈黄色并不是转换的问题,相反是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存在的原因(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越高,茶汤的透明度越好)。我也怀疑过萎凋的问题,亲自上手后发现,如果萎凋过度,香气会连同青味一起跑掉。然而这个茶没有,浓度、滋味,该有的有,该来的来。野花沟的香气就是这么"个性"。好与不好,似乎并不希望有人评说。

曾经我一连续喝了十多天的野花沟,茶的味道没有改变,倒是自己变了。变得像那个唐朝布袋和尚一样,看似庸懒,实则轻松。后来想想,这种变化其实很符合自然的规律,人这一生的过程正如同把一个很浓的茶喝到淡而无味,能够不需抬头便在茶汤中照见自己,能够把对味道的追求看做是一抺烟云的过往,能够用后退的方式来感悟前行的艰辛,这也便是: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后退原来是向前。

最终,我认为野花沟茶是进化、过渡和变异的混合体,虽然它的外形给人印象是柔弱甚至纤巧,但其内质鲜甜,微苦,加之其柔里带刚的滋味,又让人觉得它明眀就是一个经过长期修练的太极高手。这一点从野花沟的新茶身上就能看的出来,它身披白毫,银装素裹,含而不露,但其内含物的浸出象秩序一样井井有条。我对它的每一次的靠近都像在跟天地较量,虽然承载它的盖碗虽小,但场面宏大,暗中彼此的拿捏,常常是你尚未出手,那个茶就已经把你看破了。

所以我一直很爱野花沟,野花沟是香气和味道物化后的美女,遇见就会迷倒,而且心甘情愿成为她的粉丝。与野花沟过招,不是你来碰它,而是它来撞你,最终你会发现不是你赢得了什么,而是你输掉了多少,但你心甘情愿!

原文作者:云南昆明大翠山茶业有限公司张跃

整理作者:沐凡,写于2022.3.8

寻茶故事,还原真实的茶人与茶叶故事,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茶,文中所提及的一系列茶叶不一定会有所售卖,只是单纯记录茶叶本身的故事,若有兴趣者可以后台私聊询问。此外,本系列文章欢迎各位茶人与沐凡交流自身的经历,沐凡会如实记录,整理分享给更多爱茶之人。

全文完,如果觉得笔者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分享给其他朋友吧,多谢阅读!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茶恩阁其他栏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标题:藤条古树茶
本文地址:https://www.entea.com.cn/cyzs/6889.html

TAG: